据央视《新闻1+1》报道,北京市大兴区的明悦湾小区九栋保障性住房中,八栋被查出问题引发关注。按计划,今年全国要建设保障房580万套,但目前全国保障房的开工率却只有70%。
据住建部长姜伟新介绍,为了完成58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中央专门下达了600多亿资金。住建部还和各省市签订了协议,今年这580万套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如今,不仅有保障房被查出质量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也比较缓慢,令人遗憾与担忧。
虽说住房消费已经进入了市场化时代。但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看,作为百姓重要生活资料的住房产品,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实际上带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让百姓“居者有其屋”,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给百姓提供廉租房、限价房、经适房、公租房等保障房源,是政府应有的责任担当。
与保障房建设进展缓慢截然不同的是,商品房建设如火如荼,地王不断涌现。《广州日报》日前有报道说,尽管今年是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最为频繁的一年,但是,土地市场总体依然活跃。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累计接近9000亿元,同比增长七成。一方面,政府卖地收入大增,价格居高不下的商品房建设如火如荼;另一方面低收入百姓渴盼的保障房建设开工率不足。住房市场冰火两重天,地方政府选择性作为,让人费解。
从经济的角度讲,保障房建设需要政府减免税费,降低地价让利。而商品房建设可以让政府赚个盆满钵溢。不少地方政府过分依赖房地产财政,热衷商品房建设,冷落保障房需求,其动机不难理解。但是,地方政府过分依赖房地产财政,助推房价高扬,增加了民众住房消费负担。目前,房价已经严重背离了消费者的经济承受力,消费者在呼吁开发商改变暴利思维的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体现责任担当,打破房地产财政思维,降低地价与税费让利于民,加快保障房建设,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居住权利,平抑畸高房价,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保障房开工率不足,一方面提醒地方政府体现责任担当,打破房地产财政思维,足额安排保障房建设资金,做好保障房征地、拆迁工作,让保障房建设提速。另一方面也提醒中央部委及时介入干预。既然“国三条”与“国十条”都把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住建部和各省市签订有协议,就要把相关政策措施与承诺落实到位,在增加保障房供给,平抑房价,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方面担当责任,对热衷房地产财政,保障房建设缓慢的地方政府划定界桩,明确罚则。同时,改革绩效评价机制,多从民生角度审视官员政绩,纠正唯G D
P马首是瞻的短视政绩观,通过科学政绩考核评价的力量,促使地方政府把工作热情转移到保障房建设等民生工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