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定于2010年10月21日至25日在南京举办。本届CIFF的的策划组织工作由三位70后担纲,他们是董冰峰、杜庆春、卫西谛。张献民和曹恺这两位60后退居幕后。而CIFF的架构也随之发生改变,短片(实验短片与学生短片)竞赛单元全部取消,这标志着CIFF自第四届以来向电影节模式不断趋近的努力遭到了挫折或者说进行了调整。
第七届CIFF分为放映、展示与论坛三个主要部分。放映部分为剧情片竞赛单元与纪录片展映单元,邀请专业人士组成选片组以海选方式推出CIFF剧情长片竞赛单元及纪录片展映单元,并由评委会评选出剧情长片竞赛单元的CIFF大奖、评委会奖等奖项。展示部分为艺术家影像新作展单元与瑞士新电影展映单元。影展期间,还将举办题为“未来十年的中国影像与想象”的主题论坛。
又一个独立电影基金成立
一个“低调的、无名的”独立电影基金从6月份开始运作。它是继栗宪庭电影基金之后,国内第二个独立电影基金。该基金由资深独立电影人张献民牵头成立,杨城负责执行。它的首要任务是支持在南京举办的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为其提供资金和人力方面的帮助。其次,它将在第一个工作年度内支持4个独立电影项目,其中剧情片和纪录片各两个,这些项目的征集将在9月份公开进行。虽然任务繁多,但这个基金第一年的资金额度仍然很小:50万人民币。
《现场》将推出“中国独立电影推广平台”专刊
艺术刊物《现场》第4卷将推出“中国独立电影推广平台”专刊。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CIFA(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开馆展上,曾以文献展的方式呈现过5个中国独立电影推广平台的概貌,而《现场》第4卷的考察将更加全面,将20年中国独立电影发展史上重要的独立电影推广平台悉数纳入其中,它们是:实践社、缘影会、上海101工作室、昆明电影学习小组、自由电影、后窗看电影、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现象工作室、云之南、草场地工作站、影弟工作室、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CIFA)、栗宪庭电影基金。
位于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的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CIFA)负责此专刊的编辑工作,
出版时间初定为8月底。
中非独立电影人的合作——“纵横非洲”项目
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日前推出一个名为“纵横非洲”的项目,内容为选拔7个非洲导演来到中国,在栗宪庭电影学校接受培训,向中国独立电影人学习如何制作超低成本的电影,并且付诸实践,每人在中国完成一部影片。这7部影片将在2011年1月26开始的第40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进行展映。
目前此项目已经启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为这些非洲导演选拔的中国导师包括翁首鸣(《金碧辉煌》导演)、盛志民(《心心》、《浮生》导演)、张献民等。早在今年2月,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关于中国独立电影的未来”的讨论会上,议题之一就包括“如何帮助周边的穷国发展他们的独立电影”,“纵横非洲”项目无疑有力证明了这个议题的现实意义。
对饥饿的回忆——“饥饿影像”计划
饥饿影像计划由吴文光于发起,内容是拍摄纪录经历过饥饿年代的老人对其在那个年代的遭遇和感受的讲述,最后无数人拍摄的无数饥饿故事汇成一个影像作品,在一个专门的放映间连续播放,观者可以随时进去观看和聆听。这是一个开放的、连续的、不断丰富的“历史影像档案”,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加入,它和“艺术”、“电影”都无甚关系,和吴文光之前发起的“村民影像计划”一样,它紧扣影像最基本的意义:为人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