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QDII基金再度集中发行,截至到9月初,今年新成立的QDII基金已有9只,这意味着今年发行的QDII基金数量有望超过过去两年的总和。三年前,国内首批QDII基金上市即遭遇全球金融危机,投资者损失惨重。今年以来,沪指震荡下行,而大多数QDII标的指数表现良好。目前,公众对QDII投资意愿如何?新发行的基金与前期产品有何不同,投资者如果规避风险?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在线调查显示,33.1%的人,希望抓住机会进行尝试。不过由于金融机构市场教育缺位,公众对新基金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分化。
瞄准时机能否否极泰来?
据统计,运行期在2年以上的QDII理财产品共208款,其平均累计收益皆为负数。第一批出海基金的惨淡业绩不仅广为市场和投资者诟病,也严重伤害了公众对海外投资的信心。业内人士认为,错误地选择了出海时机是主要原因之一。中资银行大规模发行QDII产品时,正值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属于高位建仓。而现在欧美等成熟市场正在逐步复苏,而新兴市场也方兴未艾。被誉为新兴市场投资“教父”的马克?莫比尔斯日前公开表示,新兴市场所经历的下跌行情只不过是“牛市中的调整”,一旦调整结束,新兴市场将迎来一轮新的行情。
另外,原先中资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大多数产品主要投资标的为海外市场的股票基金、指数基金等高风险领域,资产配置单一。国内某些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和风险防范能力存在欠缺,因此也导致了首批出海的QDII全军覆没。今年发行的QDII产品已不再局限专注投资外围市场股票,指数型产品、FOF(基金中的基金)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难度的产品不断面世。业内人士表示,此类产品对于既想分享海外股市高成长又害怕风险的投资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缺乏了解导致公众分化
随着全球经济逐渐转暖,海外投资因其分散单一市场风险、合理配置全球资产的特性,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其中的奥妙?调查表明,公众对投资海外的基金了解不足。对于海外投资,有37.5%的受访者希望了解现在“出海”的基金与之前的产品有什么不同。另外,还有26.6%的人觉得现在海外投资基金挺多,不知道该选哪个好。
当问及“对FOF基金的印象时”41.2%的人觉得这种产品“可能风险较小,收益有限,不是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兴趣不大”。但实际上,今年,最好的FOF产品收益超过65%,表现最差的FOF业绩发生亏损。可见,金融机构在市场培育方面的缺失,已经影响到投资者对产品的认知。
对于大多数国内投资者来说,海外市场还是一块充满神秘感的新大陆。对投资海外的基金产品缺乏了解,也导致了公众投资意愿的差异。有35.6%的人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认为“投资海外的基金之前业绩平平,看看再说”,33%的人充满期待,他们觉得新产品吸收了前期的经验与教训,例如FOF类型基金更加适合长期投资。其他的受访者看法较为中立,认为“之前投资海外的基金折翼而归不代表这批出海的基金就会失败。要就事论事客观看待。”
QDII产品再度出航
选择FOF关注费率、收益与保障
实际上,与开放式基金相比,FOF产品就是帮助投资者一次买“一篮子基金”的基金,通过专家二次精选基金,能有效降低风险。在振荡行情中,优势更为明显。比较适合惧怕股票和基金市场的高风险,又想从中分获利的投资者。不过,FOF在投资中不可能全部投资股票型基金,需要配置一定的货币或者债券型基金,收益肯定没有股票型基金的收益高。而且FOF投资的是基金,基金本身也要收取手续费和管理费,所以投资FOF产品存在双重收费的问题。另外,FOF的开放期由券商主导,在规定的期间之外无法买卖。
有专业人士提醒投资者,选择FOF基金要关注三点:第一看产品的费率与业绩提成。一般FOF产品要收取一定的参与费、退出费、管理费、托管费。投资者需要支付参与费和退出费,部分理财产品不收取参与费,而退出费的高低一般与持有时间成反比,持有时间越短,退出费用越高。第二是要产品是否进行收益补偿。目前市场上的FOF产品中,有些产品的管理者以一定的自有资金参与,并且承诺当委托投资者的本金出现亏损或未达保障收益时,管理者以自有份额资产或者收益进行补偿。这一现象在今年尤为突出。在运作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管理者参与的自有资金越多,投资者的资金安全性就更有保障。此外,投资者要注意,从投资风格来说,承诺了保障收益的产品相对激进些,而只承诺保本的产品投资风格相对保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分析师建议投资者在购买FOF与相关海外投资产品时,根据需要深入了解各种产品的特性,以及汇率波动的影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风险偏好进行资产配置。以良好的心态来看待投资中的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