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智频道 >> 文化·品味
日印对中国经济崛起心态微妙
2010-09-03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英国《金融时报》8月22日发表文章,题目为《亚洲:替换活动》,内容如下:
  日本曾是无人挑战的亚洲经济巨人,现在却求助于中国,希望这个邻国不仅充当它的制造基地,还要作为顾客购买其商品和服务,并成为从农业到服装制造业等各行各业的劳动力来源。
  日本对中国的依赖标志着经济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将塑造两国的外交关系,并改变这个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的政治力量对比。
  然而,虽然中国能够构成竞争威胁,但日本政界、商界和学界的领导人似乎并未受此困扰,他们乐于让国家从这个邻国不可阻挡的发展中获益。独立智库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小岛明说:“20世纪90年代,人们担心中国将全方位超过日本。”但现在,人们的共识是,日本社会老龄化表明经济增长前景黯淡,而人口众多、收入增加的中国为日本的福祉提供了最大希望。
  然而,在某些阶层中,不可避免会有不安感。调查发现,78%的日本公司认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收购可能成为威胁。但几乎没有迹象表明,日本对其邻国经济实力感到的忧虑有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日本崛起时那么强烈——当时,民粹主义政客甚至攻击购买日本汽车的美国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中国问题专家理查德·赫德说:“目前,中国尚未对日本的核心行业构成威胁。”他说,能够在中国低成本组装产品给了很多日本公司“一段新寿命”。
  而且,人们相信,日本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维持技术领先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因为中国公司的研发投入较少。经济产业省一名官员断言,这一差距“不会轻易消失”。但是,无论这种乐观态度是否有道理,日本企业界似乎都在忙着为满足中国人的需求制定宏伟计划,而不是想办法不让中国赶上自己。
  印度《经济时报》8月22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为《中国崛起,印度是否应担心被整个吞下?》,内容如下:
  就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时,印度最大的商业代表团之一结束了对上海的访问。
  访问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劝说中国政府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创造一种更利于印度企业在中国扩张的环境。这可能是最好的时机了。
  对国内经济的关注可以弥补出口市场的减缓。美国埃默里大学戈伊苏埃塔商学院教授贾格迪什·舍特是印度和中国问题专家。他说,当今中国有超过100万名百万富翁。
  他对记者说:“所有这些财富将产生巨大的国内需求。”中国对愿意满足这种需求的国外投资者越来越开放。
  一些印度企业认识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已经积极行动起来。
  马恒达汽车公司在中国收购了一些企业,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公司之一。汽车部件公司桑德兰紧固件公司的中国分公司既供应出口,又供应国内市场。设在金奈的兰花化学药品有限公司与中国华北制药集团公司建立了各占50%股份的合资企业,正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大规模生产和销售。
  但一些印度企业家尚未进入中国。舍特认为他们那样做是错误的。他说:“现在是印度放弃对中国的负面印象的时候了。为了自己的利益,印度企业应该积极投资于中国市场。印度把中国看作主要竞争对手,而中国把印度视为合作伙伴。中国非常乐于接受印度的投资和企业合作。”
  舍特说:“印度要成为一个全球参与者,是不可能绕开中国的,因为最终其他许多新兴地区的经济增长都会与中国密切相关。”对印度来说,中国有许多机会。中国的汽车和航空工业处于上升期,其服务、快餐行业和基础设施部门正迅速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经济要避免陷入两种陷阱 2010-08-24
· 中国经济到底被谁绑架了? 2010-08-23
· 中国经济要以质量换速度 2010-08-18
· 中国经济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 2010-08-13
· 私人股权基金对中国经济有利 2010-08-09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动荡时代的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思想频道]张五常:储蓄与投资不是两回事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