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点屡屡无法突破,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不去讨论中国股市是否是经济晴雨表的问题,这就像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毫无意义可言。 我们只需知道,蝴蝶效应影响着世界。美国“两房”在2008年扇动了一下左翅膀就让世界经济颤抖,如今的美国楼市、中国楼市谁会是另一只搅动全球经济的翅膀?
这便让世界忧虑、股市忧虑。
市场焦虑
农行上演“织布”走势2.68元破不破成“心病”
未来到底是上是下?市场对此似乎患上了焦虑症。农业银行近期的“织布”走势正是市场焦虑最好的一个缩影。2.68元发行价能不能守住,都已成为多空双方的
“心病”。此外,从上证指数看,近一月来在2600点已经两上两下。本周的缩量,更是观望氛围浓厚的表现。
两大权重板块上下两难
梳理2319点以来这波反弹,率先启动正是房地产板块,连续的走强,极大带动了市场人气,从7月初到8月中旬,房地产板块涨幅超过20%。 但正当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先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短时间内连续提出要抑制房地产投机,紧接着国土部清理闲置土地,近期又传出暂停开发贷,一系列的信号显示房地产调控似乎一点未放松。 虽然地产龙头万科A多次力挽狂澜绝地反击,但却无法挽救整个房地产板块。相比8月中旬的高点,包括金地、保利等龙头股回调幅度都超过10%以上。 调控政策的松与不松,让房地产个股走势极为“纠结”。另一大权重板块,金融股同样如此。 工行、中行刚刚公布了业绩,报表可谓极其亮丽。例如中行,净利润543.75亿元,每股收益0.20元,按照目前股价3.38元,PE只有8.45倍。 但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未来增速下滑等等利空打击下,不少银行股股价已经逼近2319点的低点。再如中行,7月5日创出收盘低点为3.37元,而周五中行收盘价为3.38元。 一方面有极为亮丽的业绩,另外一方面却是不可预知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多空因素博弈,让投资者更是两难。
农行走出“织布”行情
农行虽失去了绿鞋保护,但2.68元却屡屡被神秘护盘资金保护。昨日,截至收盘,在2.68元处,依然有2.27亿股买盘死守发行价,但与此同时农行也未向上寻求突破。一个交易日的波动区间只有1分钱,从分时走势看,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织布机”。 “最近大盘走势看不懂,资金都陆续撤回来了。后面要看农行是否破发,一旦破发,我就重仓下空单”一位在期指市场的投资者向记者说。 “农行本身是权重股之一,而且刚上市是市场关注焦点,它的走势对市场影响极大,特别是对投资者的心理层面,一旦破发将是极大的打击。”太和投资投资总监王亮向记者表示。 农行“不上不下”的走势,以及近十个交易日在几分钱区间窄幅波动的特点,都是市场“纠结”、“焦虑”最直观的表现。这种格局结束之日,也许就是大盘方向明确之时。 此外,另一个特征,也能体现出市场的焦虑。上证指数近一个月以来已经在2600点两上两下,7月28日向上突破2600点,8月10日大阴线又跌破;8月13日、16日,连续两根阳线似乎重新站稳,但经过连续下跌后在本周三报收2596点,一个月内第二次跌破2600点。虽然本周五报收2610点,勉强站稳2600点,但连续萎缩的成交量表明,这种平衡是短暂、脆弱的。
宏观焦虑
世界与中国都陷入困惑中
7月,美国房地产数据给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套上了焦虑的帽子。 信心焦虑:8月份美国住房建筑商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创09年4月来的新低;
开工焦虑:7月份美国实际新屋开工数、建筑许可数均出现下滑; 销售焦虑:7月份美国成屋销售环比猛降27.2%,同比下降25.5%,降幅远高于14.1%的预测值,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库存焦虑:销售不畅导致存销比继续大幅攀升,7月成屋存销比为12.5,环比飙升40.45%; 房价焦虑:7月美国新房均价则下跌至23.5万美元,跌幅增至5.24%。 而除了房地产市场,就业问题也让人焦虑。截至8月14日当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达50万人,为去年11月14日以来最高。 然而,焦虑不仅仅在美国,欧亚市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新的数据表明,欧元区综合PMI指数回落至56.1,制造业和服务业分项指数分别从56.7和55.8回落到55和55.6;日本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长0.4%,增幅为三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金证券认为,欧洲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将是今年高点,未来欧洲经济亦将如期放缓。长江证券则认为,若单纯以单季度GDP增长率小于零来作为二次探底的标志来说,日本可谓已经身处悬崖边。
两难境地中的中国
转到国内,各方焦虑正在升温。 7月份当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3%,增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光大证券预计实际投资同比增速还将回落; 7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光大证券预计8月份工业增加值会下降到12~12.5%左右,四季度则下降到10%左右。 在企业盈利方面,前7月,国有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8.8%;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0.1%;但成本同比增长37.2%,存货同比增长24.1%。东莞证券指出,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放缓,环比下降,表明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放缓与退出对央企有较大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CPI和PPI呈现出背离走势。 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3.3%,较6月份的2.9%环比上涨0.4%。不过,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4.8%,环比下降0.4%。这已是PPI连续两个月下滑,CPI和PPI连续两个月出现背离走势。有专家预计,这种背离走势还将延续到8月份。 工银瑞信固定收益总监杜海涛认为,造成背离的原因是“钱太多”。他指出,前几年货币投放量大,但工业产品产能普遍过剩,供大于求,把货币与价格的通道阻隔了。投钱多了造成物价上涨,形成通胀压力;但产能过剩又造成工业品价格无法提升。 一面是CPI带来的通胀压力,另一面又是经济增长下滑的困惑。简单的加息,已经不能应对当前这种复杂的局面,政策在两难中焦虑。
楼市风暴第二波或来袭
自“国十条”颁布以来,楼市交易量逐步回稳,近期有近75%地区的楼市成交环比回升。不过,这或许是政策新的调控开始。8月初,银监会建议暂停北京等四个城市的第三套房贷;8月19日,国土资源部披露全国闲置土地达2815宗,并设定10月底为清理完毕的大限;近日,李克强副总理8天内两谈保障房和坚决抑制投机炒作行为…… 中投证券认为,调控政策目标是促成房产价跌、量升,并可持续,显然目前远没有达到这个结果。而此波反弹的逻辑,是对调控政策趋缓的预期及经济悲观预期修正引发的估值重新修复。行情若要进一步拓展,关键是需要房产价跌量升效果兑现,否则调控政策趋缓的预期可能被破坏。
冷静之后重选投资品种
“伴随着就业、消费等等主要数据的同步下滑,地产销售下滑的幅度远超出我们和整个市场的预期。"长江证券海外市场研究员沈楠表示告诉记者。 国内的机构同样开始焦虑。国投瑞银优化增强债券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怡文表示,1~7月,CPI同比上涨2.7%,而1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负利率”已经很明显。未来2~3个月CPI可能会继续上行,不排除央行为抑制通胀预期而小幅加息。 随着思考的深入,先知先觉的避险资金开始行动。近段时间,全球的焦虑情绪导致高风险资产价格再度出现大幅下挫的现象,美国及欧洲主要股指连续下跌,逼近前期低点位置;美国债收益率再创新低,10年期收益率再度跌破2.5%这个心理关口;美元开始触底反弹,黄金价格高歌猛进,临近新高。 相比外围市场的风声鹤唳,国内市场更像是“温水煮青蛙”。乐观者还在期待,焦虑者已经看出8月份以来的平台渐有双顶的意味。
机构焦虑
中信VS中金机构多空分歧严重
虽然以基金为首的机构在市场中的“话语权”逐渐减弱,但他们对市场的看法,对投资者依然存在参考意义。本报梳理了各类机构的观点,可以看出目前机构间分歧十分严重。
比如中金是“死空头”,中信则是“死多头”;公募基金有的正在快速建仓,有的则是减仓;私募基金有空仓许久的,也有坚决满仓的。这种种表现,都表明机构目前也是极为焦虑的。
大券商多空分歧严重
从各大券商最近的策略报告看,卖方间的分歧十分明显,其中中信是看多派的带头大哥;中金则是空方的绝对主力。 “震荡不改上行趋势”、“短期犹豫不改大盘上升趋势”,这是中信最近的观点,本周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于军在合肥更是公开表示,下半年看多到3000点。 中信证券认为支持行情走好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府重视保障房建设推进的程度超出预期,未来将可能支撑投资使其难以大幅回落;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模式和力度开始逐步明朗,最坏的预期已经消除;新兴产业政策有加快推进的信号,新能源产业、节能减排产业规划可能会在近期推出。同时中信还认为通胀、房地产和出口的趋势将推动大盘继续上行。 “反弹接近尾声”,则是以中金为首看空派的普遍观点。 “估值修复”是市场对7月以来反弹行情的普遍看法,但中金公司却认为,本轮反弹的本质并非估值修复,而是借估值修复为名的题材炒作,内在的主要支撑动力来自上市公司中报超预期。 中金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得出结论:“A股估值水平基本处于25倍~45倍之间,998点和1664点对应都是约25倍左右,而2008年以来的历次反弹均在市场达到45倍时见顶回落。目前市场的动态市盈率中值水平约44倍,显示继续上行空间有限。因此,目前判断指数能否继续上行的关键,在于权重板块是否能够拉动市场上涨。但我们从板块自身因素、市场因素、经济因素等角度加以分析认为,目前市场中的大盘权重股并不具备大幅上升基础。” 跟中金一样看空的券商不在少数,比如宏源证券认为“大盘将进入新一轮的调整周期”;长江证券最新策略就认为“上涨动能已然枯竭,调整无法避免”;招商证券也认为“反弹或已到后端”;国泰君安观点则是“近期市场行情或已临近尾声”。
公、私募基金仓位差别大
买方之间分歧也同样如此,这从公募、私募基金之间,不同的仓位变化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银河证券最新报告显示,本周华夏基金大幅减仓超过3%,目前旗下的平均仓位已低于70%,这已是华夏系基金连续第四周减仓,仓位已经接近年内的低点。嘉实系也同样选择了减仓,上周该基金主动减仓0.76%,旗下8只产品的平均仓位降至65%。除此之外,还有华商、兴业全球、融通等仓位下降明显。 有人减仓的同时,有人却在趁调整之机加仓,比如诺德、上投摩根、招商和海富通仓位上升极为明显。此外,易方达、南方近期虽然仓位变化不大,但整体依然较高,保持在8成左右。 目前各大私募基金的分歧依然极为明显,由于没有仓位限制,不少私募现在保持轻仓,甚至是空仓,这以北京星石为代表。仓位较重的则以广东新价值为典型。
第三只眼
警惕热钱撤离中国
日前,大通证券发出警告:中国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放缓,热钱可能大规模外流。要做好随时向金融系统大规模注入流动性的准备,要防范国际热钱大规模集中离境。
这种焦虑不是空穴来风。有数据表明,7月份外汇占款增加1709亿元,规模较上月增加538亿元。但是,扣除7月当月的贸易顺差和FDI之后,不可解释部分为负707亿元——这是外汇占款扣除贸易顺差和FDI之后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值。表明尽管势头有所放缓,但热钱已持续三个月流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热钱外流发生在6月份重新启动汇改之后,也就是说,有更严重的焦虑胜过了对人民币升值利益的追逐。“这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质量表示担忧。”究其原因,第一创业研究所研究员王皓宇认为,09年近10万亿爆炸式的信贷投放,以及10年上半年4.6万亿的跟进信贷,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埋下了“地雷”,即经济质量的隐忧。这体现在:一是对房地产市场过快泡沫化的隐忧;二是地方政府债务导致中国商业银行的拨备风险陡然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