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智频道 >> 收藏·拍卖
六安汉墓保护三年成烂尾工程
2010-08-26   作者:  来源:新京报
 

    作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安徽六安王汉墓堪比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备受海内外关注,高铁项目建设也为保护区文物“让道”。但时隔三年多,耗费4000万元绕道的高铁早已通车,而六安王汉墓原址保护却停滞不前,成了“烂尾”工程。
  据安徽省文物部门介绍,在2006年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建设中,安徽省考古队在六安市双墩村发现并列两座西汉大墓。随后考古人员对双墩一号汉墓抢救性发掘。经考证,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诸侯王刘庆,墓地15平方公里范围内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区。随后,六安王汉墓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速铁路工程为此向南改道107米。
  然而,自发掘结束到现在三年多了,高铁改道之后早已经通车运营,六安王汉墓及王陵区的原址保护工程却陷入停顿,现状令人“惨不忍睹”。
  面对搁浅的汉墓保护现场,双墩村一些村民表示不满。村民吴庆华说:“当时火车改道费了好大的事,把我们的田都废掉了,说要搞博物馆、旅游区,别人来看来玩。现在弄成这样,不是骗人吗?”

  ■ 探因 三原因致保护工程陷困境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六安王汉墓原址保护工程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三个:规划欠缺、资金不足、体制不顺。
  作为当时双墩一号汉墓考古发掘的领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景辉说,保护工程之所以进展缓慢,首先是因为王陵墓地的保护规划编制迟迟未能出台,耽误了整个工程后续进度。
  除了规划欠缺外,另一个原因是财力不足,有关方面在文物保护的投入上认识不一致。
  汪景辉等专家认为,要对西汉六安王陵实施大规模原址保护,应该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班子或保护机构,配备专人和设备,制定整体实施方案,掌控工程进度,协调沟通各部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根本没有明确的管理体系,有问题要层层打报告,还不知道谁能拍板,基层文管人员有心也使不上劲。”

  ■ 出路 保护关键在地方政府真正重视

  “不管是什么原因,重点文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景辉说。
  采访发现,六安市政府对于汉墓的保护态度暧昧,三年中变来变去,令人费解。有关专家表示,当六安王一号汉墓发掘成果引起海内外关注后,地方政府才提出对其原址保护,并制定了“一馆三园一中心”王陵墓地建设与保护计划,即除了在原址建设王陵遗址博物馆外,还将在周边保护区范围内建设生态园、游乐园、手工工艺园以及汉文化学术交流研究中心,总投资预估超过2亿元。但这个“宏伟计划”因为投资主体不明确,三年之后仍是一个“画饼”。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六安王汉墓原址保护就是个‘烫手山芋’。”六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黄道甫表示,当初就“不该原址保护”。
  谈到如何补救六安王陵保护区的建设,六安市文物管理局局长胡援认为,除了地方财政支持外,应寻求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据悉,目前六安市文物局正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获得经费支持。同时,王陵墓地的保护规划已委托北京建工学院编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云南发掘金莲山古墓葬群 2009-03-13
· 埃及发现两座4300年前古墓 2008-12-24
· 河南商水发现一汉代古墓 2008-07-17
· 曹操墓下月开放 票价初定60元 2010-08-19
· 违法墓地是哪种需要尊重的“历史” 2010-06-08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三论通货膨胀是生产力现象·[思想频道]查处闲置用地不会解决房价问题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