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红木广场、红木一条街、红木专卖店在厦门出现得越来越多,高贵的红木,似乎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但业内人士提醒,红木种类、产地繁多,要小心辨别。而且一些类似红木的木料,在名称上傍上
“檀”、“梨”等字眼,以假乱真,身价直追真正的红木。
红木收藏掀热潮
彭建楚是个红木收藏发烧友,也是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厦门分会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
“比起十多年前来,现在玩红木的热闹多了。”彭建楚告诉记者,正是看到这么多人喜好上红木,他也就将收藏延伸到了买卖,在穆厝红木一条街新开了一家红木家具公司。 这只是红木市场的一个缩影。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现在可算是继宋、明、清乾隆、民国初之后的第五波红木收藏热潮。
“绰号”繁多 以假乱真
市场红火的同时,一些不良商家设下陷阱,做起挂羊头卖狗肉的生意。其中,产地的区别是消费者容易陷入的误区之一。 在彭建楚的藏品中,有一件红木根雕艺术品。即使有20多年的红木收藏经验,但他还是不敢断言这件作品的材质究竟是小叶紫檀还是大叶紫檀。“用肉眼几乎没办法判断。”彭建楚告诉记者,如果是小叶紫檀,那件艺术品值四五十万元,而如果是大叶紫檀,也就七八千元。 记者了解到,传统意义上的红木,除了中国本土出产外,还来自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等周边地区。而现在,很多木料都产于欧洲、非洲,这些木料虽然与中国传统的红木木种一样,但在质量、结构、时间上差别很大,价格也就不可同日而语。 另据一位商家透露,有些木料看起来类似红木,于是,有些商家就在取名上下了工夫。比如,红铁木豆,常常被喊成红檀、小叶红檀,德国、非洲一带产的黑酸枝则用黑檀、乌木、黑紫檀等代称,各种名目不一而足。由于这些木材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消费者想维权都很难。 “红檀、黑檀之类的称谓,都属于不规范名称。”彭建楚介绍说,在国家标准规定中,只有8类商品才可称红木,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