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强股弱,上半年国内股票基金投资者尽墨收场。债市上涨行情中,很多投资者都是看着股基“流血”,被动的隔岸相望。 一家财经网站调查显示,上半年87%的基民亏损,盈利基民仅占5.6%。从基民品种选择上看,选股票基金的投资者最多,占38%,而指数型与混合型基金的投资者占比均在24%左右。从亏损程度上看,16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18.5%,21只标准指数基金平均下跌26.4%,仓位灵活的43只混合型基金也下跌16.4%。
尽管债券型基金上半年加权平均收益率为1.7%,但选择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投资者总共只占11%。上半年盈利的基民也大多潜伏在它们中。 对占市场大多数的偏股型基金投资者而言,虽然拿着不同的产品,但带着同样的盈利预期,也拥有相似的结局。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尽管公募基金产品披着各式的名称“外衣”,但这丝毫不改变一个心照不宣的现实,大家可以做同样的全市场个股。 这并不能完全怪基金故意把契约规定做得太宽泛,或者不去遵守契约规定致使“风格漂移”。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完善,致使指数在大起大落的同时,各个分类板块之间也上演着“升降机”行情。不论是从大中小盘分类,还是各个行业之间,比如它是蓝筹风格、红利风格或新兴产业风格基金,按照契约规定投资,上半年都会落得惨败。 但不坚持契约,投资同类个股的结构可能是同进同退。从上半年排名末端的基金的特点也不难发现,除了去年名声“躁动”大量扩容的各类指数基金外,主动管理风格基金中的“红利”、“优选”、“新经济”和“泛沿海”等产品悉数上榜。 大跌面前,无人幸免。这些风格各异的产品业绩不堪入目却有着相似的投资逻辑或重仓股,或者是受累金融地产,或者就是踏错新兴产业类中小盘个股。那些抗跌的基金,在于仓位控制上做到了与市场逆反。对于广大基金投资者来说,这又有何启示呢? 其实这关乎基金投资选择时看重的要素。回首年初,很多投资者的出发点,或者是持有去年业绩较好的产品,或者从择股的角度,从金融地产、新兴产业这些要素出发,模糊地投资了看好这些板块的基金。而未对基金管理人的操作习惯或风险控制能力做较好的把握。也就是说,在择时困难的背景下,多数投资者押宝的基金管理人在择股上也战败了。 研究发现,一只基金的业绩表现最终与基金经理的能力,包括择股能力与择时能力有很强的相关性。择股能力强的基金经理能买入价格低估的股票,卖出价格高估的股票,择时能力强的基金经理能够对市场的整体走势进行预测。只有具有这两种能力,基金经理才可能在任何市场中都获得超额收益。 在基金营销宣传时,常会把争取超额收益作为吸引购买的关键。但超额收益能力,不会因为轻而易举的模拟数据得到证明。对于基民来说,把财富交给专家理财,不一定是更容易、更轻松。 不仅要深入研究基金经理的择股、择机能力,还得把不同基金经理间的这种能力进行对比。比如,不少投资者还会看基金经理的观点与自己的择股择时市场判断是否吻合,这跟投资个股难度大有相似的道理。看来,弱市中选对基金不如选对基金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