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师被授予白手套,是拍卖师的最高荣誉,它标志着一场拍卖会专场达到了100%的成交率。在今年的春季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白手套”现象频频出现,其最大特点就是屡创拍卖纪录。对于投资者来说,在看热闹之余更要学会看门道。 在不久前举行的北京匡时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宫廷艺术品专场拍卖的成交额达到了1.7亿元,成交率达到了100%,拍卖师也获得一副白手套。对于拍卖师来说,能够在一场拍卖之后获赠白手套是一种奖励,更是一个荣誉。其说明了其主持的一个专场拍卖获得了100%成交率,“白手套”也成为了拍卖界的专用名词。在今年的春季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白手套”现象屡屡出现,对于投资者来说,在看热闹之余更要学会看门道。
“白手套”频现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要出现“白手套”并非易事,其不仅需要拍卖师拥有高超的技术,更需要专场本身的拍品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我国最早获得白手套荣誉的是中国嘉德的拍卖师高明德,他在2003年嘉德秋拍时主持了《集珍——三家藏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等中国书画》专场,当时的总成交额为1470万元,并且全部拍品成功交易。在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上,虽然“白手套”也屡屡出现,但像2010年春拍这样密集成交还是非常少见的。 在北京匡时的春拍中,宫廷艺术品专场和七弦遗韵——宋元明古琴专场获得了100%成交的好成绩。在中国嘉德春拍中,征集自中国台湾资深藏家的“一代书圣于右任”专场、“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中国香港藏家的“冯乃川收藏纸钞”专场、古典家具专家田家青创作作品特设专场;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间拍卖、“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II)”专场拍卖;北京保利的尤仑斯男爵藏中国书画专场等都也取得了100%的成交率,在一季的拍卖市场上出现这么多的“白手套”,在以往是非常罕见的。
藏家是关键
综观此次出现的一系列“白手套”专场,除了匡时的宫廷艺术品专场和佳士得拍卖行的“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间拍卖之外,其余的都是来自名家的珍藏。但同样是名家,其中却各有差异。 “一代书圣于右任”专场拍品全部来自一位中国台湾地区的资深藏家,藏品囊括右老早期行书、中期草书、晚期标准草书不同风格的变迭,且大多有名人上款,且尺幅硕大,质量相当整齐。作品从早中期忧国忧民、热血沸腾的爱国情操,到晚年的返璞归真,反映出不同时代他的内心忧患,众多上款更体现他交友之广和丰富内心。藏家在选择拍品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选择具有名人上款的,且尺幅硕大,质量相当整齐,这无疑大大提高了藏家的兴趣。 “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拍卖的拍品,以以前的上海鉴赏大家龚心钊旧藏古器珍品为主轴。无论是书画或各类文玩精品,外盛以瘿木盒、紫檀盒或红木盒,取精致的织锦包面,用柔软的丝绢为卧囊,盒内贴有多方藏印的印文,并附有亲笔撰写的各式标签、题识的纸笺,盒外又贴有龚氏手书品名的题签。这种装潢与包装方式不仅讲究选材,而且雕刻精细,纹饰华美,能与文物互相辉映,本身即是艺术品。
价格需关注
与以往的“白手套”专场相比,今年春拍中白手套专场的最大特点就是屡现拍卖纪录。在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间拍卖中,引领“中国二十世纪艺术”部分的是陈逸飞的作品《弦乐四重奏》,以6114万港元成交,成交金额是拍前估价的10倍,也创下了画家个人的世界拍卖记录。《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986年,是陈逸飞西方音乐人物系列的代表作,艺术家甚至曾于画作前拍照留念。作品描绘了四名外国女子专心致志地弹奏小提琴与低音大提琴,陶醉在音乐世界中。在“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II)”专场拍卖中,明末犀角雕“兰亭序”杯和清康熙犀角莱菔尊的成交价均为3990万港元,创造了犀角器拍卖的世界纪录。这些纪录的诞生,无疑标志着这些艺术品的价格体系无疑拉升了一个台阶。 除了关注创纪录的拍品之外,在此次“白手套”专场中,还有许多以往拍卖过的艺术品,这无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像在北京匡时的宫廷艺术品专场拍卖拍卖会上,清乾隆·铜鎏金镶料石冰梅纹嵌表如意,成交价为761.6万元,而其曾经出现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当时的估价是500万至600万港元,但没有成交。类似的情况已经普遍了,一些在中国香港市场上没有成交的艺术珍品,在内地反而有很大的市场,这点无疑需引起投资者的注意。与其将拍品带到海外进行拍卖,有时还不如交给内地市场上著名拍卖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