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智频道(2010版) >> 文化·品味
老照片尽显中国昔日世博风采
2010-04-16   作者:作者:枫叶/文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的日期已经屈指可数,有关上海世博会进展情况的各种报道也频繁见诸媒体,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国土上举办世博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那么,在100多年前的清王朝,中国参加世博会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位老照片收藏者收藏的世博会老照片来讲述其中的故事。

    中国建筑雕梁画栋 中华文化尽在其中

    1867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

    从目前发现的世博会中国馆老照片看,早期各届世博会中国馆虽然建筑造型各异,但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从不同角度把中国古典建筑的优美发挥得淋漓尽致。
  牌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之一,因此,牌楼也是在历届世博会中出现最多的建筑。虽然它们在世博会中多次出现,但它们每次都造型不同,所用的材料也有差别。
  1867年的世博会牌楼使用了木材、竹子和麦秆等多种材料,造型相对简单,但加上鲜艳的涂料后,仍然使整个牌楼显得赏心悦目。同样是牌楼,1876年世博会的中国馆由于位于主展厅内,展场面积有限,牌楼的大小受到一定限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牌楼的外形美观,牌楼全部使用木材,经过中国工匠的精雕细凿和精心涂饰,依然取得了良好效果。到了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这次的中国牌楼外形仿造国子监琉璃牌楼的造型,其气势更加恢弘,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大国气魄,而使用材料则转以砖石为主体,巴黎人把它称为“北京门”。作为多届世博会中国馆的门面建筑,牌楼吸引了众多观众视线,使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牌楼也为中国馆挣足了面子。
  亭子同样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在1867年、1878年和1904年等多届世博会上,中国都修建了亭子作为中国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牌楼让人感觉到大清帝国的庄重,亭子则仿佛让人感觉来到了江南园林。这些牌楼和亭子与庙宇或宫殿特色的中国馆主建筑组合,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粹,在每一届展会上均赢得广大观众的赞誉。

    清朝最高皇族出访美国上下尊为贵宾

1904年世博会上的溥伦

    1904年的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举行因为溥伦——这位显赫的中国皇室成员的到来而更加隆重。作为有史以来访问美国的最高中国贵宾,溥伦的访问在当地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当时西方朝野普遍认为溥伦有可能继承皇位,成为中国未来的君主。他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的风度,更给人以民主派人士的形象。溥伦身着华贵的中国皇室丝绸服装,在西装革履的洋人中显得非常抢眼。
    1904年4月17日晚,溥伦一行乘船抵达旧金山,受到当地华人社团的热烈欢迎。4月24日,溥伦到达华盛顿,美国政府、中国驻美公使和当地华人社团为溥伦举行多场招待会并为其安排了丰富的活动。4月25日,罗斯福总统在白宫正式会见溥伦,溥伦向他转交了光绪皇帝的亲笔信,光绪皇帝的信件写在一条长4英尺,宽2英尺的丝巾上。光绪在信中表示:圣路易斯世博会给中美两国提供了一个增进友谊的机会,我们因此指定皇室成员溥伦亲自率团参加本次世博会。5月6日,溥伦与世博会主席大卫·弗朗西斯共同出席中国馆开馆仪式,弗朗西斯主席在开馆仪式上提议为中国皇帝和慈禧太后祝酒,溥伦则提议大家为美国总统的健康干杯。
  5月31日溥伦前往纽约,他首先参观了哥伦比亚大学并在学校餐馆就餐。不像李鸿章等其他以前访问过美国的中国贵客,溥伦不是让自己的厨师准备食物,而是喜欢吃西餐。他对自己身边的人说,吃西餐越多自己就越喜欢西餐。他对冰激凌还情有独钟,往往是吃完以后还让再上第二份。下午溥伦来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当他看到博物馆中巨大的加州红杉树时,溥伦不禁开怀大笑起来,显然他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的森林怪物存在。他对另一处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巨大章鱼也惊讶不已:“我们中国也有这东西,只是没这么大,我们吃章鱼,但这么大的家伙一餐可吃不了。”参观结束后,溥伦指示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待展会结束,把中国展品的一部分捐献给该馆。
  在6月1日晚溥伦出席美国亚洲协会举办的餐会时,中国驻美国公使梁诚向美方通报了大清帝国最终成为日内瓦公约缔约方,中国也批准将在中国成立红十字会,慈禧太后还亲自拨付十万银两作为红十字会活动经费,出席晚宴的全体人员对中国政府的决定均报以热烈的掌声。
  6月13日,慈禧太后的画像在经过长久等待后终于运抵圣路易斯,并立即被送往世博会的艺术宫,太后的画像宽长达6×10英尺,溥伦亲自主持了画像的揭幕仪式。
  在溥伦离开圣路易斯前,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溥伦时问道:“你认为美国妇女很漂亮吗?”溥伦微笑着答道“美丽存之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方,她们(美国妇女)的风度是我所乐见的。”然而溥伦的这番讲话,在第二天美国报纸的头条新闻中,却被记者们诠释为对美国的恭维,其中最为夸张的一个新闻标题是:“可能的中国未来君主认为美国妇女不仅漂亮,而且有风度,美丽无处不在,风度天下难寻”。

    茶艺姑娘如花似玉巴黎世博出尽风头

  目前已知中国参加世博会最早的照片,是中国参加1862年伦敦世博会的一张立体照片。不过当时中国的参展规模还很小,没有单独的展馆(Pavilion),只是在主展厅内设置的一个小小的中国展区(Court)内展出一些茶叶、陶瓷等中国土特产。
  1867年4月1日至11月3日,第五届世博会在位于巴黎七区的战神广场举办,中国在这次世博会上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展馆,从这张中国最早的世博会中国馆老照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当时参展的规模,入口处牌楼上的题字把中国馆的主要特点都介绍出来,中间大字题写“中国馆”,下方为题字“花园、博物馆和茶艺小姐”,牌楼左边写的是“演出厅”,而右边写的是“咖啡馆、餐馆”。正是牌楼上提到的茶艺小姐,在该届世博会中国馆出尽风头。
  在这批世博会老照片中,两位中国姑娘的合影名片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中国人参加世博会最早的人物照片。
  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国外报纸对当时的中国馆有这样的报道:“世博会还有一个国际演出厅,但目前尚未完工。法国演出厅将与它共同举行落成典礼,随后,已经在巴黎的RISTORI女士将在这里举行一系列的演出。来自其他国家的其他艺术家也紧跟在后。中国人的努力使他们的场馆能够按期完工,他们的演出厅已经投入使用,演出厅本身是中国茶园的一部分,而中国茶园又是世博园的一大亮点……在中国馆,你可以要一杯香茶。评论家说这样的茶以前在欧洲人们还没有品尝过。在一个漂亮小杯子的底部放一点点茶叶,冲入开水,一种馨人肺腑的香味立即散发出来,这样的茶水是不用加糖或奶饮用的。当然,园中有一个小店是专门卖茶的,而那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个中国姑娘了。她们很漂亮,而且人们把她们想象得更加漂亮,因为这里难得见到中国美女。两位姑娘来自中国的福建省,她们分别有一个动听的名字阿彩(A-PCHOE)和阿妮(A-NAI)。她们到巴黎来,与其说是在工作,不如说给这里增光添彩。两位姑娘在这里为人们倒茶服务,唱歌跳舞,成为该届世博会人们关注的一个中心”。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罗,在其1867年与朋友出游俄罗斯时途经法国,正值巴黎世博会举行。他在1867年9月9日至12日的日记中简略记录了自己参观中国馆的情形:“我们漫步穿过外面的广场,来到正在表演中国音乐的中国馆,付了半个法郎进去近距离倾听。显然这半个法郎是千值万值的,在馆内和馆外的感觉完全是两码事!仅从外面就能让人感觉到它是两个馆中最吸引人的。”
  “在餐馆中则有一位正宗的中国厨师,其厨艺据说是一流的。如果你喜欢,你可以要一碗燕窝粥,当然这是一种豪华的享受,一碗燕窝粥的价格高达20法郎。”

    中国特产奇珍异宝老外目睹件件称好

    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

    1878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

    1900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馆

  1876年,中国政府派员参加了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世博会,参展展品主要为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服装、雕花器、书画和景泰蓝等中国特产。虽然这次世博会有以李圭为代表的中国人参加,但中国参展团的三位正副监督却都是来自海关的洋人,中国人对自己国家参加世博会的重大问题并没有发言权。
  在筹备展览会期间,李圭曾就参展内容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不应该仅仅是通过展示珍奇来悦目于世人,而应该是增进他们的知识,促使世博会观众对中国社会的全面了解。他认为筹备中的展览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中国的统治者、有钱人和文人阶层等上层社会,忽略了广大手工业者和农民,而他们是构成中国人口的主体。
  但总税务司赫德等人坚持认为,基于两个理由要保持展品内容不变,一是观众绝大部分是美国人及欧洲人,安排展览必须考虑他们的喜好,绝大部分西方人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国的美存在于财富、服装、生活方式和上流社会的艺术之中,试图在展会中展现普通中国人的社会并不实际;二是强调中国的上流文化也与百年盛会的期待一致,世博会并不意味着囊括万物,它更强调商业目的,一个国家应该主要展出自己独特的产品以便争取更多的国际贸易。
  尽管这样,经过精心的准备,中国在占地仅8844平方英尺的地方,树立起了以一座木质大牌楼为正门的中国馆,牌楼为李圭亲手书写的“大清国”三个大字,两侧为对联一副:“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顿”。横批为“物华天宝”,中国馆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和各国参展官员。
  由于中国展团晚到,展会开幕时中国馆仍在紧张施工。当开幕结束,观众怀着对中国馆的巨大期待涌向中国馆,让他们失望的是中国馆尚未完工。但观众们随后就发现正在施工的中国馆同样魅力无穷,因为这样他们能够亲眼目睹中国的能工巧匠们是如何以中国的方式进行场馆的加工布置,他们对中国木工、雕工、漆工和画家等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感到惊叹不已。为了加快布展,中方甚至雇佣了美国妇女帮助清洁从包装箱中取出的展品。一天,一位美国妇女手中一个价值1500美元的花瓶不小心摔落在地。看到地上的陶瓷碎片,在场的中国人都不禁捶胸顿足。
  当中国馆终于完工时,观众们更是大量涌入中国馆,参观其中的珍奇异宝,使中国馆成为主展厅中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展会期间,许多观众要求中方参展人员用中文给他们签名,或者提出有关中国的种种问题。他们也大量购买中国的展品,到展会结束时,中国除将部分展品捐赠给费城美术馆收藏以外,其余展品全部售出,而且还签下了许多订单。 (中国特稿社供本报专稿华辰拍卖供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测试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