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调控要规避的四个误区
    2008-12-31    王建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08年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一年,2009年的变化会更加剧烈,我认为在2009年中国的宏观调控中需要避免四个误区:

  第一,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判断仍偏于乐观,认为最严重的外部冲击已经基本上过去了。

  如果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来制定反危机政策,那政策的着眼点就只是消化次债危机已经产生的影响,而不是立足于准备应对更大的外部冲击。2008年三季度以来的经济急速下滑,与对次债危机影响程度的误判及为反通胀而过度紧缩有关,宏观调控当局显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作出了很大调整,然而在官方正式文件中仍没有看到有关必须准备应付更大外部冲击的提法,近来反而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发表了不少有关全球金融风暴已经基本过去的言论。
  我认为,全球金融风暴的更大冲击波很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出现,其主要动因是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在金融市场的泡沫崩溃后也相继崩溃。道理在于,金融市场的崩溃导致美国以负债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失去了金融市场的出口,而在此之前美国居民的房贷、汽车贷款和信用卡消费等,都必须通过金融市场的证券化渠道来实现。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美国的新屋开工量同比下跌了47%,创24年最大降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美国居民消费的大幅萎缩已经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实体企业,金融市场的崩溃使美国实体企业断掉了融资来源,所以美国企业大规模倒闭风潮很快就会出现,这又会反过来对金融市场形成二次冲击,使其发生更大规模的崩溃。由于美国居民消费的实物产品有40%需要靠进口,金融市场的更大风暴将会使国际资本更加远离美元资产,这样就会断了美国依靠售出金融商品换取外汇收入来弥补贸易逆差的通道,从而导致美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下滑,引起社会动荡,所以美国次债风暴下一步的走势,很可能是实体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
  美国的这场综合型的经济危机将会持续很长时间,我看至少会有5年,并且还会蔓延全球。如果中国不从最坏的前景出发作准备,一旦这些情况出现就会陷入极大被动。

  第二,对物价形势判断偏于乐观,当通胀再次抬头时又转回宏观收紧的轨道。

  全球通胀率自2008年三季度以来开始下行,到11月份美国的通胀率已下跌到1.7%,中国也下降到2.4%,其主要原因显然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下跌,而这个趋势是与7-10月份美元连续4个月走强同步发生的。全球金融资本在这4个月里,既离开了其他货币形态的金融资产,也离开了商品期货,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美元金融资产的再度崩溃,导致金融机构必须调集大量美元进行清算或者是防备发生清算。以往都是美元强就是美元资产强,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在美元走强的同时美元资产被抛售,第一个例证是7-11月间道指两度跌穿8000点,第二个例证是美国的一些长期资产正在被抛售。10月份美国的资本净流入虽高达2800亿美元以上,但长期资本流入仅为15亿美元,而美国的短期国债在进入12月份以后,由于被大量抢购收益率已跌破“0”,这种格局说明停留在美国的国际资本是时刻在准备外逃。
  12月中旬以来,国际石油与黄金期货价格已开始上扬,欧元在7-10月对美元贬值25%后,从11月开始回升,由于美元与欧元利差已高达2.25个百分点,将可能会出现在美元与欧元之间的大规模套息交易,继续推动欧元走强。这些动向都说明国际资本已开始构筑出离开美元的态势,而全球金融市场下一步危机的爆发,将使得国际资本不会大规模进入金融资产,所以再度向商品期货市场流入将是一个大趋势。
  如果国际商品期货价格的回升是在2009年上半年出现,则至迟到四季度就会出现中国通胀势头的逆转,而到时也会是中国政府拉动经济的政策开始显效的时候,又会出现通胀率和经济增长率同步上升的势头,如果我们对此没有清醒认识,那么在通胀再度抬头的时候,就会又走回到进行货币紧缩的老路上,从而不利于在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的背景下保住中国经济增长。

  第三,为保出口而让人民币贬值,从而导致国际资本大规模外流。

  我认为,目前流入中国的热钱中很大一部分不是以往意义上的热钱,而是原停留在美欧资本市场里的正常投资基金,是由于金融风暴而从欧美市场逃出来的避险资本,所以他们不具备以往热钱的通常属性,因而在中国的地产和股市中找不到它们的踪影。
  直到目前中国仍是国际资本最为看好的国家,这表现在当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在全球金融风暴打击下都出现了货币贬值与资本流出的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在大规模增长。如果为了出口而让人民币贬值,中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又在不断调低利率,使国际热钱没有了盈利机会,这些热钱就有可能大规模流出,进而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更会丧失中国利用全球金融风暴更多引进与利用国际资本的重大历史机遇。如果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会导致中国出口更大幅度降低,降一点汇率也于事无补,为了稳定出口,提高退税水平可能更好。所以,2009年人民币汇率最好的选择是小幅升值。

  第四,只出应招,没看到全球金融风暴深化给中国提供的巨大机遇。

  在发达国家爆发的这场金融风暴,会极大地削弱他们的经济、政治、军事与外交实力,会使他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处理国内矛盾。从国际看,矛盾则集中于美欧为争夺货币霸权的纷争。在这场国际格局大变动中,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地只出应招,更不应被别人捧了几句就飘飘然而顺着别人划出的道走,而是要在国际社会中主动地谋求中国的利益。
  首先,中国可以把一般制造产业链向东亚地区扩张,以中国为产业整合平台来整合亚洲经济,从而为确立在21世纪前期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奠定基础。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中国对美欧是贸易顺差而对东亚大部分国家都是贸易逆差的格局,已经开始形成中国与东亚地区的水平分工体系,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对美欧的出口受阻,东亚诸国对中国和美欧的出口也会受阻,如果中国能够通过扩大内需来继续吸纳东亚地区的出口,就会把东亚地区紧紧地吸引到中国身边。同时通过东盟各国的装备输出,以及推动泛亚铁路、公路、航道与电信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可以带动东亚地区的投资、就业与经济增长。对中国自身来说,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也是摆脱当前生产过剩矛盾的重要出路。
  其次,发达国家制造业面临的危机为中国引进先进制造业技术、装备和人才提供了空前好的机会。仅仅在几年前,通用汽车的市值还高达560亿美元,但是到2008年11月,通用与福特两大汽车公司的市值之和还不到100亿美元,美国政府目前的救市资金已经捉襟见肘,救金融机构都救不过来,对实体企业的原则就是基本上不救。中国的外汇储备巨大,并且还拥有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的能力,过去是发达国家来向中国借钱,然后再来买中国的生产企业和金融机构,玩了一场向债主借钱又买下债主的游戏,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和他们玩这个游戏!
  在前一时期的确出现了中国购买美国企业受阻的情况,但今天的情况已经不同,如果美国政府和议会再阻止中国购买美国企业,中国政府完全可以用手中的美元作筹码,迫使美国同意中国的收购,这样的举措也会受到美国企业界的支持。所以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个机会,在危机过去后,中国的重化工制造业就会登上一个新台阶。

  相关稿件
· 货币政策调控面临新问题 2008-12-31
· 宏观调控看中部 几家欢乐几家愁 2008-12-25
· 全国物价局长会议部署价格调控等工作 2008-12-15
· 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定调灵活审慎 2008-12-10
· 应尽快将实质性减税纳入宏观调控 2008-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