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饷办"
    2008-11-14    赵志疆    来源:西安晚报

  “吃空饷”不仅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增加民众负担,而且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形象以及社会公平。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关人事管理与审查审核制度存在漏洞;另一方面则在于责任追究制度缺乏足够的惩戒力与威慑力。
  砀山县成立“空饷办”的初衷不可谓不好,然而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却值得怀疑。实际上,“吃空饷”之所以屡禁不止,并不是这种做法本身具有多大的“技术含量”,而是有关制度被架空,而违规者的责任追究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成立“空饷办”来解决问题,究竟是对已有的相关制度不够信任,还是习惯性地对领导小组过度依赖?
  前不久,沈阳市将原有87个“领导小组”撤并为25个的消息备受关注,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五花八门的“领导小组”中,有多少是可以撤销合并的,又有多少没必要设立?“领导小组”的泛滥,不仅使兼职过多的领导干部不胜其扰,而且也容易降低行政效率。令人遗憾的是,在砀山县所谓的“空饷办”里,我们再次见证了一个“领导小组”的成立。
  彻底杜绝“吃空饷”其实并不难——明确单位编制限额,同时接受相关监督和检查,从而及时发现问题;结合“吃空饷”的实际操作过程,明确相应的责任分担,从而严肃处理问题。舍弃这种长效制约机制不用,而青睐于“非常设性的专门机构”来解决问题,难免令人怀疑,职责范围之内的经常性行为是否已经被异化为短期行为?
  当然,执行效率低下或许还不是“空饷办”的最坏结局。“空饷办”的吊诡之处在于,其本身就是一种临时机构,所配备的人员也要靠原单位来供养。那么,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吃空饷”?

  相关稿件
· “空饷办”背后是问责制的缺失 20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