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图]
    2007-06-29    本报记者:王莉 实习生:唐瑾瑾    来源:经济参考报

  星期日晚上七点半,小蒋欢快地坐上了琴座开始为一本漫画书里的情节“谱曲”,她已经很久没有练琴了。她虽然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习钢琴,但仅仅坚持了一年半,就不再继续练习了。而最近小蒋却因为一本自己喜爱的漫画书里的主人公爱弹钢琴,突然觉得弹钢琴是件很美好的事,于是又开始坐上了琴座。
  小蒋是北京十一学校的高一学生,临近期末考试,她却仍然有着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

课外书:悬疑+漫画

  小蒋爱看书,涉猎广泛,中文和英文原版书放满了好几个书柜。她最近买的一本书是艾丽斯·西伯德的小说《可爱的骨头》的英文原版书。“之前我看过《可爱的骨头》的中译本,看完觉得还不过瘾,就又买了英文原著来看。最近我还在看《孙子兵法》,历史典故和军事思想都很吸引我。另外,我想把小学四年级时看过的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再看一遍,这是一本1949年出版的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重新看一定会有新的感悟和启发。”但小蒋告诉记者,其实她最喜欢看日本漫画《名侦探柯南》。“柯南正义,有智慧,而且柯南的故事中充满了悬疑,很吸引人。”小蒋说她有上百本柯南系列书和十几套影碟。
  在北京市潞河实验中学读初二的小卫家里有一个五层的大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鲁迅文集》《莎士比亚文集》等名著是小卫的父母专门买给她的,但对于这些书,小卫只是会“偶尔翻翻”,她平时自己买的最多的书是市场上流行的畅销小说、推理小说、漫画书等。“我喜欢看《哈利·波特》,喜欢福尔摩斯探案集,还喜欢看漫画书。虽然爸爸妈妈不太希望我买漫画书,但我还是会照买不误。看漫画对我来说是一种消遣和娱乐。”小卫如是说。
  在北京市佳汇中学读初二的杨坤也有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他看的最多的书就是漫画,另外因为格外喜欢《哈利·波特》,而对魔幻、科幻、悬疑类小说也很感兴趣。“我还有全套的日本漫画《蜡笔小新》,共100多本,最近又疯狂地喜欢上了漫画《火影》和《网球王子》。”

音乐:嘻哈盛行

  谈起音乐,小蒋丝毫不掩饰对日本和韩国乐队的衷情。日本组合WaT、彩虹乐队,韩国组合东方神起、Super Junior等等的成名作、代表作,以及最新作品她都能脱口而出。“我只喜欢听他们的歌,并不算追星族。现在我已经从日本漫画和日本的流行音乐中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日语,这是我意外的收获。”小蒋笑着说。
  除了这些流行的偶像创作乐队,小蒋也会和爸爸一起听古典音乐,“古典和流行我都喜欢,会让我有不同的心情和感受。但同学中很多人却只是喜欢hip-hop和嘻哈音乐,这种曲风在年轻人中很流行。”
  杨坤喜欢自己拨弄吉他,“上学的时候我买了一把600多元的吉他,还在石景山文化馆报了吉他班,一个月去学四次,每次一小时。今年暑假我会继续去那里学吉他。我还想在暑假里学学街舞,因为我喜欢看明星罗志祥跳舞。”杨坤说他和同学们都喜欢听周杰伦、潘伟伯的歌,“他们是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的大明星。”
  在老师心目中,青少年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呢?北京五十七中学高二年级老师牟丹告诉记者:“女生喜欢偶像型的歌手和音乐,而男生可能更喜欢狂躁、可以宣泄自我、发挥自主的音乐。很多年轻人喜欢自弹自唱、模仿明星表演,这些都是个人情绪的发泄,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并不断想往成熟靠近。寻找新奇和刺激,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大特征。”

网络时代的新新人类

  杨坤还和所有城市里的男孩一样喜欢上网玩游戏。“我最近喜欢玩《武林外传》和《问道》这两个游戏,但我也只是在周末时才上网打游戏,时间会控制在三、四个小时之内。即使爸爸妈妈不说我,我也不会沉溺于网络。”杨坤说。
  小卫上网则主要为了学习,她告诉记者:“我一周上网两次,主要是查资料。老师为了拓展我们的知识,会让我们上网查些资料。像语文老师会让我们上网查找一些名家名作的背景知识,在春节来临时,也会让我们上网找春联。”
  小蒋上网除了查找学习资料,也会看电视剧、看小说、听音乐、找图片,小蒋说:“网络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乐趣。”千奇百怪的网络流行语就让青少年的语言显得丰富多彩,也凸显了青少年标新立异的群体特征。
  “我们每个教室里都有一台公用的电脑,老师和同学都可以在这台电脑上查资料。前一阵美国NBA比赛,班里很多学生下课时就围在电脑旁看比赛实况。平时老师也会在班级QQ群上发布需要完成的作业和任务,有了互联网,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非常方便。”牟丹说,现在的孩子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够引起当代青少年的浓厚兴趣,主要原因就是网络文化可以雅俗共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新知识技能多、影响面广、传递方便、速度快捷、意识观念开放、气氛轻松自由。网络可以极大丰富当代青少年生活,可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和娱乐需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