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一些戏曲表演正越来越沦为一种小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观众锐减成了全国戏曲界面临的共同话题。在许多大城市,走进剧场消费传统戏曲的观众寥寥无几,年轻人几乎集体不看戏,我们该如何把他们引领进来?以前我不喝酒,可现在为了拿赞助,能够连喝三杯白干,这样30万的赞助就来了,如果艺术家连城市蓝领的生活都不如,怎么能够留住人才?
戏曲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现在社会转型了,农村也都市化了,大家要看电影,要看电视,要上网。我们不能埋怨这个社会转型,也不能自怨自艾,守株待兔,我们希望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有政府的扶持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自觉寻找自救办法。
时代变了,观众变了,如果我们的戏曲不跟着变,依旧孤芳自赏,焉能不失去观众?我认为,戏曲只有既传统又现代,才会有自己的生命力。越剧一直有时尚的传统。100年前,越剧从乡村走进了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里面,当时的上海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都市,可以看到好莱坞的电影、引进的歌剧和话剧。越剧大胆吸收了最先进的时尚元素,才产生了《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作品,成为上世纪50年代整个中国戏曲的标志性作品,越剧也一下子成为了那个时代非常时尚的现代艺术。作为今天的越剧人,我们一直承接着这种改革创新的传统,大胆汲取时尚文化中的元素,吸收音乐剧、歌剧中一切可以借鉴的艺术形式和题材。这样,越剧走过百年才能依然流行,才能走向下一个百年。
事实上,中国戏剧的很多元素完全可以改造,从主题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可以大胆地改,我们戏曲人要做的就是如何使一个个剧种更加年轻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时尚。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越剧表演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