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中国需要容忍更低的增长和更高的通胀
    2010-08-26    作者:刘煜辉    来源:经济参考报

    粮价开始显著上涨,尽管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封闭运行,且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失控的风险应该不大,但政府感受的压力绝对不轻松。
  过去十年,中国滞后六个月的M1增速与当期CPI被发现具有高度的同步性。当M1增速突破20%以后,随后都出现了物价指数CPI的快速上涨。但是当2009年末,M1增速接近40%之后,六个多月过去了,而CPI依然在3%弱势徘徊。
  我们也不知道,从2008年到现在不到三年时间,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以至于使得这一精确的数据关系在尺度上大大地缩了一号。
    中国超发的货币到底有多少呢?
    2003年至2009年,中国央行资产从5万亿涨到24万亿,广义货币从18万亿涨到67万亿(超过美国的8.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的NO1,而中国的GDP只有美国的1/3),中国银行资产从23万亿涨到88万亿。而同期实体财富增长所能解释的是多少呢,名义GDP只涨了1.83倍。
  实际的物价通胀真的没有来吗?中国的通胀演进逻辑从来就是:货币超发——房价地价涨——物价涨。因为服务性价格最大成本构成就是地价,好在很多服务性价格要么权重严重脱离实际的需求,要么干脆就进不了CPI,这或许是成就温和CPI的唯一原因。通胀开始恶化的阶段多是由粮食等生活资料大幅上涨而引发。
  很多人愿意把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看作是结构性因素,或天气或灾害,而抹杀掉其中与货币的联系。实则大谬。
  当超发的货币大量向资本品走,土地和地产近年来急剧上涨,城镇的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就上去了,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支付能力是在下降的,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能承受的地步,当然要被迫倒逼着推动工资涨。务工成本涨意味着务农的机会成本涨,于是牵引着农产品必然趋势性地涨。反转过来工业的利润变得越来越薄,更多资金从实体出走,推动着资本品价格更快速度的涨,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释放的货币和信用跑不到真实经济里面去,都跑到哪里去了呢?一部分(可能是大部分)在全球金融货币市场(尤其是债市和衍生金融市场)自我循环,一部分跑到大宗商品市场,一部分以热钱形式跑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资产市场(楼市和股市)。所以我们看到全球经济出现相当怪异的现象,真实经济总体萎靡不振,但大宗产品价格大涨,有的接近了危机前的峰值水平。以传统CPI衡量的全球通胀水平处于很低水平,好些新兴市场国家资产市场却剧烈飙升,通胀预期急剧恶化。
  鉴于全球粮食价格已显奔腾之势,明年上半年对于中国央行来讲,又是神经紧张而又左右为难的时期。经济刺激效应的自然消失,经济将可能在明年一季度回落到8%以下,而CPI却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攀上5%。
  所以我们看到,已经有了预防针式的政策建议声音发出了,中国需要容忍更低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需要容忍更高的通货膨胀。

  相关稿件
· 中国需要容忍更低的增长和更高的通胀 2010-08-26
· 收入稳定增长才是最佳反通胀手段 2010-08-26
· 通胀杀伤力不容低估 2010-08-25
· 缓和通胀预期需引导楼市热钱 2010-08-25
· 胖子们 都来减肥抗通胀 201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