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投资245亿元的华星光电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要到明年8月份才开始试生产,而夏普的第10代线早已开始量产。
资料图片 |
一边是液晶面板价格的快速下降,一边却是中国企业疯狂涌入液晶面板生产领域,而造“屏”运动背后浮现的外资身影表明,这一次或许又是一次外资导演的“陷阱”。
彩电上下游同遭价格战
价格战一直是中国彩电企业争霸市场的杀手锏,现在却成了外资品牌对付中国企业的利器。 8月20日,有日本媒体报道说,日本液晶面板龙头夏普将于本月内对液晶电视用面板产能进行若干调整,其中,夏普位于大阪府堺市的10代液晶面板厂将自本月起减产20%-30%,预估减产时间将为期1-2个月。 无独有偶,上月22日,韩国液晶面板巨擘LG Display(LGD)也宣称,由于多数电视机制造商今年初设定的销售目标太过乐观,但欧元区债务危机却令销售趋疲进而导致库存攀高,而最近液晶电视面板订单也持续下滑,故考虑在8月份缩减液晶电视面板产量。 下游市场需求逊于预期是液晶面板巨头缩减产量的主要原因。有统计数据显示,8月液晶面板价格环比下跌4%、同比下跌15%,为今年以来最大跌幅。5月到8月,面板价格累计跌幅达8%-10%。而这也导致了上游液晶面板存货的贬值,从而使彩电公司下半年或将面临旺季不旺的窘境。 由于国内彩电整机公司对市场需求预期过于乐观,今年加大了液晶面板采购规模、为旺季储备库存,但液晶电视需求规模与预期出现落差。“现在彩电整机公司日子比较难过,一方面有大量液晶电视产品库存,另一方面须计提面板存货跌价准备。” “国内企业现在正忙着消化库存,上半年结束时,行业的库存压力大概有2个月的量,在企业库存和渠道流通库存内。”奥维咨询总经理喻亮星表示,如果不再采购,这部分库存也要国庆前才能消化完。 大量的库存与上游面板价格加速下滑导致国产品牌不得不选择降价清理库存。辉立证券董事黄玮杰就此认为,去年彩电市场销售太好,令生产商对今年销售情况过分乐观,上半年大量生产,导致库存增加。而目前的库存量最少要2个月以上时间才有可能完全消化。 除了库存压力,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表示,需求正向LED背照灯液晶面板倾斜,CCFL(冷阴极管)背照灯液晶面板的销量迅速衰退,也是面板价格迅速下跌的原因之一。 产业升级与高库存,是摆在彩电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中怡康研究总监彭煜表示,今年CCFL液晶电视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CRT顶峰时期的数字,之后LED背光源会逐渐替代CCFL背光源。 事实上,液晶面板价格下降和库存的压力对于国内彩电品牌不仅意味着“利润水平”的难保,甚至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下降。据研究表明,受益于世界杯,国内彩电市场在这一期间出现了难得的“夏季高潮”。但是,与外资品牌的硕果累累比较,国内主要彩电品牌普遍收成不佳,甚至销量同比下滑。 这主要是由于外资品牌年初以来采取了循序降价的“慢性”价格攻势。外资品牌的这一做法不仅缩小了同类产品外资和国产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同时外资品牌销量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更令国内饱受“降价与不降价”皆不能的煎熬。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外资品牌比国产品牌动作更快,他们的库存压力较小。并预计下半年10月份,外资有可能会拿LED降价挤压CCFL的空间,这样对于国产企业就形成了进一步的压力。
液晶面板产业被外资误导
库存压力、外资品牌降价压力、上游产品降价压力,三大压力已经成为国内彩电企业目前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而这三大问题出现的根源就是上游产业的话语权。 因而,对于进军面板制造,国产厂商都寄予厚望。然而液晶面板新一轮的价格下跌,对于正在积极上马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中国企业来说,却不是一个好消息。 “在液晶显示器行业内有句经典的话,说TFT投资就是‘没有出口的高速公路’。”国际显示产业研究机构Display Search中国研究总监张兵曾表示,这句话在形容大尺寸TFT—LCD投资时尤其准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IT业脱胎而出的液晶显示行业体现出了类似的竞争模式:最早投入高世代线开发的厂家获得超额的丰厚利润,由此而引发同类生产线的大规模建设。 随着面板产能的急剧增长,稳步增长的终端消费市场很快便陷入“供大于求”的局面,并引发面板价格的大幅下跌和面板厂家的亏损。而当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终于能够“消化”现有的产能时,更大尺寸的生产线投产又再度引爆了新的景气循环,这就是液晶显示行业内所说的“液晶循环周期”。 在这一残酷的周期循环压力下,液晶面板的利润从盈利30%到亏损40%之间急剧波动,无法抵抗价格波动风险的企业只能无奈出局。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液晶面板投资潮中密集闪现的外资身影更值得关注。虽然很多分析认为,这轮始于2009年下半年的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资潮,是由地方经济增长和投资需求推动,但还有一个深层原因是,日韩和中国台湾面板企业在面临技术垄断优势即将失去的情况下,试图通过产业转移继续垄断国内液晶面板市场。 在目前等待发改委审批的5个高世代液晶面板线项目中,几乎都有外资企业的身影。中电熊猫与日本夏普合资,韩国LG和三星在广州和苏州的项目是外资控股,成都项目将引入台资企业富士康,只有合肥8代线项目暂时没有引进境外投资者的消息。在已开工建设的3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苏州昆山的龙飞项目由台湾地区的友达操刀,韩国三星正在努力参与TCL主导的深圳8.5代线项目。在尚未报批的广东佛山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中,台湾地区的奇美公司将是主要技术提供方。 对此,帕勒咨询机构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中国液晶面板企业在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时,就已经陷入外资企业的误导阴谋中,外资企业转移的是淘汰的落后生产线,中国面板企业陷入“引进即落后”的困局;同时,外资企业通过转移落后生产线设置了病毒性陷阱,相当于从中国面板企业身上插了材料采购、专利收费、设备及部件维修三根管道“吸脂”,抽取产业利润。他表示,从京东方、彩虹、龙腾光电等液晶面板企业连年亏损的情况来看,导致我国该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入外资企业的误导圈套,他们通过转移落后生产线、出售原材料、收技术专利费 三种方式对中国面板企业实现全面控制,令中国企业成为一个来料加工型的组装厂。
产业投资要有前瞻性
计世资讯消费电子与半导体高级分析师李东宏认为,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发展中的最大危机,不是产能规模,不是品牌认知度,而是核心技术的缺失。 在液晶面板制造中,由于我国没有TFT-LCD生产所需关键装备的制造能力,只能全部依靠引进,如清洗设备、光刻设备、成膜设备、超高真空设备等。在对于成本至关重要的产业配套率上,产业链配套不足的直接后果是同类产品的成本普遍高于日、韩厂商。 同时,由于总是比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的LCD产业落后一个甚至几个节拍,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企业总是价格竞争中的弱者。 TCL董事长李东生曾表示:“虽然技术封锁已经破产,但是TCL的8.5代线在技术上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还是巨大的”。京东方也认为:“按照26个月的建设周期,京东方的8.5代线要到2012年左右建完,届时,液晶面板行业正处于行业发展的下行期,而全球最先进的夏普十代线已经投产,行业内的供求关系将不利于京东方八代线”。这些说明,对于未来液晶面板量产能够达到的市场效果,即使是已经动工的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也同样存在对技术可能滞后的焦虑。 正因为如此,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造“屏”不是目的,中国需要的是具有前瞻性的液晶面板投资,要注重技术价值和产品的可持续性。他表示,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面板价格将被压低,两年之后中国大陆巨额投资建立的高世代线量产之时可能还会遇到全球面板市场价格大幅下滑的风险。在此次平板电视面板产业发展的浪潮中,提升核心技术研究,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把握核心技术是关键问题,政府加强规划管理,引导产业的合理布局,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才能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观察员于清教也对目前的液晶面板投资现状表示了担忧:投入大笔资金引进生产线的同时掌握“屏”技术,确实能够实现中国电视产业技术上的显著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一直掌握行业话语权的日韩企业现在已经投入到OLED、激光、LCOS、3D等更新的显示技术领域的研发,眼下风光的LCD能够持续多久?到那时,中国电视机业上马的高代线能否依靠自主创新成功升级? 在于清教看来,核心技术开发属于典型的战略性投资,需要资金支持,也需要人才支持。而中国电视机制造企业大多长期从事整机的加工组装,缺乏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急功近利,不愿做长远打算。产业链脱节这一关乎企业发展命运的环节若得不到解决,中国面板厂商、电视机制造商将吃下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