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零部件产业应打破封闭式发展格局
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
    2010-08-12    作者:记者 郭煦/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自主品牌整车的质量和创新尤为重要,但是,多年来形成的封闭式发展格局制约了车企和零部件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零部件企业该如何发展,才能跟上汽车工业行进的脚步?为此,《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

  国内零部件产业发展备受制约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一直不及整车企业,原因有哪些?
  董建平:长期以来,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在国内一直属于低端产品,合资的整车企业一般不用自主品牌零部件,因为他们不相信国内零部件的质量。再加上汽车市场开放以来,国家对合资整车企业有数量上的限制,但对合资零部件企业没有限制,当国外的零部件企业看到一些国际整车企业进驻中国后,也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或者并购,这对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冲击比较大,使其在技术上很难跟上整车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国内零部件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经济参考报》记者:国内的零部件企业一直在做低端产品,是不是由于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小导致的?
  董建平:技术研发其实是很复杂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的零部件企业也与国外一些企业有过合作,那时候国外企业向国内零部件企业提供技术,国内零部件企业只要按图纸制作就可以了。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壮大,国外一些先进的零部件企业开始不提供技术,他们看准了中国市场,独立在中国建厂或与原合作企业提出控股。有的国内企业因拒绝国外企业的要求,但又没有核心技术,产品没有市场,最后导致破产。

  国内零部件技术大多是拷贝的

  《经济参考报》记者:国内零部件企业近年来是如何发展的?
  董建平:虽然国内自主品牌的零部件企业近年来也有不错的发展,但是国内企业的技术大多是拷贝的,严格来讲就是“抄袭”,拿国外的产品来分解,然后仿制,从根本上说就是没有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最初的零部件企业可以引进技术,到现在国际零部件企业不向国内企业提供技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董建平:国内零部件企业没有长足发展,关键是不重视技术,把技术看得太容易,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技术是靠积累的,只有积累了技术,才能谈创新。目前面临的创新难题怎么办?只有拿资金买技术,然后在生产中不断研究改进技术,而改进技术实际上就是创新,创新出来的成果才是我们自己的研发成果。
  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国外的零部件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濒临破产,他们愿意合资甚至被控股并购,但这两年国内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并购的案例很少,也因此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经济参考报》记者:引进技术主要指哪方面的技术?
  董建平:随着高科技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电子和电控装备类零部件应用也越来越多,这类产品的芯片和程序你是无法仿制的,很多关键的技术一直受国外企业控制。比如汽车电子研发就是核心技术,研发过程很复杂,每一组数据都是靠时间和资金积累的。其实,国内零部件企业可以尝试走出去,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通过多种办法获取技术,才能和国际企业竞争。

  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合作是必由之
  《经济参考报》记者: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之路在哪里?
  董建平:目前,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战略关系还没有形成,如果能形成此关系,整车企业研发新车,并对零部件企业提出技术要求,进行同步研发,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现在看国内零部件企业几乎没有和整车企业同步研发的案例。
  此外,现在零部件企业太多,产品重复性很大,整车企业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合作处于游离状态,零部件企业有时候为了压低价格取得市场占有率,只能偷工减料,导致汽车整体质量难保证。
  其实,国内整车企业要担当起责任,与零部件企业搞好关系,因为零部件毕竟是为整车服务的,彼此的战略关系非常重要,只有在车型开发的互动中才能提高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所以,建议整车企业要和有研发实力的零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共赢的局面。

  相关稿件
· 中国汽车零部件最大海外并购案落笔 2010-07-14
· 首钢“染指”汽车零部件 2010-06-29
· 汽车零部件召回风险管理应加强 2010-06-24
· 商务部: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国家平台 2010-06-23
· 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下沉”受阻 201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