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统计局认为未来抑制价格上行力量较大,全年物价基本稳定 |
|
|
|
2010-08-12 作者:记者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3%,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CPI未能延续6月份掉头向下的趋势,再度向上并且创下今年新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7月份CPI的反弹是受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上涨共同带动的结果。由于未来抑制价格上行的力量可能要大于推动价格上升的力量,预计全年物价将维持基本稳定。 盛来运说,7月份CPI环比上涨0.4%,原因主要是两方面。首先是受翘尾因素的影响。在7月份同比增长的3.3个百分点中,有2.2个百分点是由翘尾因素引起的。其次,另外1.1个百分点的新涨价因素,则主要是受到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7月份我国从南到北天气多变,洪涝灾害比较严重,造成蔬菜、粮食、鸡蛋等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当月鲜菜价格同比上涨22.3%,粮食价格上涨11.8%,家禽类上涨4.1%。特别是在7月份,猪肉价格有比较大的上涨。总体来看,食品价格上涨对新涨价因素的贡献超过75%。 关于物价后期的走势,盛来运表示,既有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也存在抑制物价继续上涨的因素。推动上行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在农产品价格变化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随着国际上小麦等粮食作物的减产,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二是国内工资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传导到消费价格。 盛运来认为,抑制CPI上涨的因素更多。第一,经济适当回调,总需求下降。第二,国家非常重视通胀预期管理,银行信贷在7月份继续减缓,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对一些影响市场价格行为的监管。第三,生产环节的价格增幅在回落,使得上游物价向下游传导的压力有所缓解。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6月份回落了1.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类价格回落了2.3个百分点。此外,物价的翘尾影响将逐渐减弱。6月份和7月份的翘尾影响是2.2个百分点,达到全年最高,8月份的翘尾影响会回落到1.7%,9月份是1.3%。最后,前6年我国粮食丰收,今年夏粮虽然略有减产,但仍然丰收,所以粮食从供求总量上看还保持平衡,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 盛来运的观点获得了多位经济学者的赞同。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通胀上行更多反映了过去流动性泛滥和需求过热的滞后影响,由于当前流动性控制良好,通胀总体失控的可能性不大。“总体上我们维持全年CPI上涨2.8%、三季度是高点、四季度回落的判断。”他说。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通胀已是强弩之末,但在价格变化粘性和季节性、气候等因素影响下,CPI在7月至10月份之间还会存在反复,但最晚将从11月份开始回落。国际粮价波动和国内灾害,暂时还不会对年内CPI构成显著影响。 不过也有专家更多地强调物价的上涨因素。“下半年干扰物价水平的不利因素与不确定性因素仍然不可忽视,例如我国各地的不利气象条件仍在继续,后半年天气转冷后农产品的供应又会再度紧张。另外,当前我国仍然面临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尤其是石油和铁矿石两种主要生产资料的价格未来还很有可能上涨。”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对CPI涨幅在后半年会有所回落不可盲目乐观。”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熊鹏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尽管未来通胀压力总体趋缓,但包括劳动力成本上涨、资源产品调价等结构性上涨压力仍将长期存在,同时未来仍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将推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扬,进而导致物价水平在年内阶段性反弹。 虽然7月份CPI再度上扬,但胡迟预计仍然不会使用加息手段。他说,贸然使用加息手段很可能会伤及已经处于下行通道的经济增长,正确选择是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等调控手段来稳定价格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