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北乳都
    2010-08-11    作者:本报记者 韦夏怡/采写    来源:经济参考报

乳品生产车间一角

    除了煤、电,朔州还是一座“白色”之都。千年前北齐名将角斗律光描述家乡朔州“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区奶源基地和国内农区最大的乳品加工基地。
  地处北纬39°一40°之间的朔州,气候凉爽,有着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全市有着292万亩天然草地,75万亩人工草地,还有400万亩未利用的荒山荒坡,以及种植业年可生产各类牲畜食用的秸秆18亿公斤,饲草饲料资源丰富,这些都为全市发展畜牧业有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乳业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古城乳业就诞生在这里。这个曾建成中国第一条液态奶生产线的先行者,已由最初的一家小型农场,发展壮大成为如今拥有5亿元资产的知名乳品企业。此外,伊利、蒙牛、雅士利等国内乳品巨头也集聚这里,畜牧业支撑起朔州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市畜牧局副局陈廷荣介绍说,从2001年开始,全市就开始着力打造乳业品牌、建畜牧强市,尤其是切实加大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建设力度。近两年,市县财政投入2亿多元,争取中央现代农业发展项目资金和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项目资金2亿多元,吸引社会资金1亿多元,扶持畜牧业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提升工程。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实施了亿元惠民工程,再次投入1亿元用于标准化养殖小区、青贮窖、基层畜牧中心站等项目建设,去年又将养殖小区建设列为农业“三项”建设的重点。截至目前,全市存栏500头以上的奶牛小区(园区)达到145个,40%以上的奶牛实现了入园入区饲养。
  “蓝顶白壁”是朔州以合作社为依托建起的“奶牛小区”。在山阴县张家庄乡山阴庄村的恒泰园养殖专业合作社,我们见到了带头人郭泰。他告诉记者,现在村上已有大约30户把奶牛托管在小区里,现在小区里有240多头牛,一天产奶大约2.5吨。“奶牛托管在这里,我们是统一管理,统一配饲料,统一机械化挤奶,还专门聘请了技术人员照顾奶牛。而一头牛全托管在我们这一年只需要3000元。”
  为确保生鲜奶质量安全,市政府每站补助3—5万元,建设了机械化挤奶站504个,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挤奶全覆盖。此外还新建了35个基层畜牧兽医中心站,配备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防护队伍,全力加强重大畜禽疫病的防控力度,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全市还给予奶牛良种以补贴政策、大力引进推广畜禽良种,积极探索以奶牛、能繁母猪为主的政策性保险,充分调动农民的养殖积极性。2009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14.95万头,羊饲养量212万只,生猪饲养量54.7万头;全市肉、蛋、奶类总产分别达5.1万吨、2.2万吨、45.1万吨,奶产量占到全省的62%。
  据统计,农民每年依靠养奶牛收入10多亿元,占畜牧业总收入的50%以上。市农委办公室主任赵建忠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当前,鲜奶每斤1.7元,产值约15.3亿元,除去生产费用每年可为农民增收3.4亿元,人均增收310元。肉羊年出栏120万只,按毛重每斤7.5元计算,产值达5亿多元,除去生产费用每年可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人均增收190元。仅此两项可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全市畜牧业总收入达30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一半;全市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997元。我们全市的奶牛存栏、鲜奶产量、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和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范围内连续五年位居第一。”
  “按照规划,朔州未来仍将继续加大规模健康养殖实施力度,计划到‘十二五’末,奶牛小区达到400个,肉羊小区达到100个,实现全市成年母牛100%入园入区饲养,全市畜牧养殖业水平跻身全国同类地区先进行列。”陈廷荣表示。

  相关稿件
· 乳都呼和浩特何以“扭亏为盈” 2009-04-14
· 草原崛起“中国乳都” 2007-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