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照片 |
法国议会近日通过一项法律,认定对伴侣恶语相向等“心理暴力”行为属于“家庭暴力”范畴。法国因此成为世界首个立法禁止“心理暴力”的国家。
骂人犯法
这项被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规定,已婚或同居的伴侣,一方对另一方叫嚷、辱骂均属违法;对伴侣外表的粗鲁抨击、无理指责以及暴力威胁也属心理暴力范畴。 这项法律对“心理暴力”的定义是:经常性采用语言或其他诡计致使对方生活品质降低、造成对方精神或心理状态发生改变。 任何人违反此法律,将面临最多3年监禁和7.5万欧元(约合91530美元)罚款。 法国家庭事务部长纳迪娜·莫拉诺在法律通过后说:“我们引进了一项重要措施,对心理暴力进行了识别,因为给人带来伤害的不只是殴打,还有语言暴力。” 她说,在心理暴力案件中,目击者可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医生出具病人精神紧张、抑郁的相关证明可作为有效证据;邮件和短信也可作为法官判决的依据。 这项法律不仅保护遭受心理暴力的女人,也保护面临同样境遇的男人,但议员们承认,受害者主要还是女人。 政府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里,法国遭遇家庭暴力的妇女有67.5万人;2007年,有166名妇女死于家庭暴力;2008年,这一数据为156人。全法国所有谋杀案中,因家庭暴力而引发的案件约占20%。 莫拉诺说,法国专为妇女开通的主要求助热线,每年约接到9万个求助电话,“其中84%与心理暴力有关”。
“重大进步”
新法案由社会学家丹妮尔·布凯斯和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成员居伊·若弗鲁瓦共同起草。法案一经提出,便得到30多名议员支持。去年11月,总理弗朗索瓦·菲永代表政府明确表态,称这是一个“重大进步”。 菲永说,新法案是“一项伟大的举国事业”,“让人们关注生活中最隐秘的状况,它们虽然能够逃过人们的眼睛,不留一丝痕迹,却给受害者内心造成巨大伤害”。 之后,政府启动一系列宣传攻势,如在电视上播放广告,提醒观众关注家庭暴力,尤其是针对妇女的心理暴力,增进对新法案内容的了解。 一些妇女组织也纷纷表示欢迎新法案,认为这有助于保护妇女免受精神困扰和暴力威胁。 现年64岁的布凯斯说,心理暴力是一个不断升级的过程,“开始可能只是轻微冒犯,丈夫较为固执己见,对妻子有点独断专行;但之后,丈夫的强势地位会变得越来越明显,一旦受害者有所反击,丈夫的语气就会发生变化,心理暴力随之而来”。 布凯斯认为,判断一个女人是否心怀恐惧并不困难,因为“假装害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年60岁的若弗鲁瓦也表示,心理暴力可以界定。“我们确信,一个处于家庭暴力中的妇女很容易被识别,”他说,“我们希望她能够被视为受害者,并受到法律保护。”
执行困难
尽管新法案广受欢迎,但一些执法官员心存疑虑,担心在审理具体案件时难以界定“精神虐待”行为。 格勒诺布尔市副检察官克里斯托弗·维韦说,新法案“将一种非常含糊的行为纳入违法行为”,而在刑法中,必须对违法行为进行“非常精确的定义”,才能让每一个公民明晓什么行为合法,什么行为违法。 维韦说,新法案“对于严禁行为的特征没有明确规定”,因而给仲裁留有巨大空间,法官在作出判决时将有很大回旋余地“刑法不适合人类的所有行为,”他说“确立一项新罪名意味着建立一套相应诉讼程序,包括拘捕等。” 在法国,有一项类似境遇的法案———“精神骚扰”,实际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因为起诉需要举证,而“精神骚扰”的取证实属不易。 因此,维韦认为,新法案“基于美好的愿望,但我们极度怀疑(其可行性)”。“它的核心思想是,提出诉讼的妇女说的是真话,即假设被告有罪,而法国法律的基础是假设被告无罪,”维韦说。 还有人担心,新法案虽然明文规定保护的是心理暴力的受害者,既可能是女性,也可能是男性,但在人们心目中,女性往往是两性关系中的弱者,因而女方很容易利用新法案的模糊条款,致男方于不利境遇。这样,新法案便成了一个“女权主义”法案,男性反倒成了两性关系中的弱者。 一直研究心理暴力的心理学家玛利亚-弗朗西丝·伊里戈扬说:“我认为拥有这样一个法案很重要,但必须明确表述,以防出现错误执行。” 但如何“明确表述”?专栏作家芭芭拉·凯认为这“根本不可能”,让国家制订条款,规定夫妻间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甚为荒唐。她说,所有人都认同夫妻间应该相敬如宾,最好每天都是情人节,但不幸的是,这个世界充斥着普通人,他们可能生活失意,或因种种原因心情不畅,不可能总是对伴侣彬彬有礼,难免发生争执、说些气话。如果动不动就让警察介入,将是一场灾难。
丈夫恶语相向妻子易患抑郁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丈夫对妻子嘲笑、指责、吼叫等敌意行为是造成女性心理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