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需要创新型人才
北京工商大学校友返校畅谈创新型贸经人才培养
    2010-06-18    作者:本报记者 林玉    来源:经济参考网
    6月12日,在北京工商大学60周年华诞的日子,商业(贸易)经济专业的60级至09级的400多名校友代表回到母校,参加了 “贸易强国论坛”。
    会议由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系主任洪涛教授与校友刘秀敏(全国家电协会会长、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校友会副会长)主持。
    洪涛教授在开场白中说,我国现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正面临着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的时期,今天我们几代贸易(商业)经济教师、校友共聚一团,可畅谈经济发展、校友友谊、也可对我校贸易经济特色专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原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前国内贸易部商业经济研究所长张采庆研究员发言。他指出,抓紧培养贸易人才是贸易发展改革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流通的基础,也是打造贸易强国所必需。要培养高水平商业人才,一要具备有利于贸易发展的社会和家庭氛围,二要在贸易实践中不断进步,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三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四要提升大专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
    王福成教授重点总结了北京商学院特色化办学的“基因”。在1950-1960年底,先后有13位部级领导担任(或兼任)过我校的校长,其中有曾领导塔山阻击战、后来担任过山西省委书记的将军程子华同志和时任商业部副部长、后来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姚依林同志。程子华同志虽然是拿枪杆子出生的,但他非常强调深厚的理论功底的重要性,曾经非常认真地学习《资本论》第2卷。姚依林同志对当时国内商业经济教学直接照搬苏联的做法非常不满意,指示不能使用苏联引进的教材(这是当时国内的主流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编写),必须走自己的路。姚依林同志指示,商品流通研究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因此,他指示商业部的司局长亲自到我校讲课,后来担任北京商学院院长的贺名仑教授等人当时专门整理司局长的讲课笔记,后来这些笔记整理成册之后成为我校的教材。程子华、姚依林等校长所奠定的传统在北京商学院的办学历史中得到非常好的传承,在1980年代,北京商学院的教师只要没课就跟着中央部委出去调研,学生也经常参与重大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的调研,其中一些调研报告曾产生重要社会影响。另外,几乎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几个月时间深入基层学习,商业经济专业的学生都要站柜台的。因此,北京商学院的“基因”,可以大致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高度强调规律性的东西和理论的重要性,二是强调理论必须与商业实践真正做到有机结合。
    10多位活跃在在我国各行各业的校友就贸易强国问题发了言。最后,洪涛教授介绍了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50年来的坎坷发展路程,改革开放30年是发展最快的时期,1998年教育部在教育目录上取消贸易经济专业,但是北京工商大学并没有停办这一特色专业,而是坚持下来,这些年来,贸易经济专业先后是原国内贸易部重点专业、北京市重点专业,2007年以来,流通产业经济学被评为中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精品教材,2008年流通经济学成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9年贸易经济专业成为北京市特色专业。谈到未来贸易经济专业的发展,洪涛教授认为将坚持两个方面,一是“靠主流”,即向主流经济学靠拢,即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流通问题;二是创特色,在继续传统商业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
  相关稿件
· 尽早构筑金融强国战略人才方阵 2010-06-09
· 尊重人才不仅仅是一句话 2010-06-09
· 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有“双手互搏”之嫌 2010-06-09
· 网民热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选拔制”难出人才 2010-06-08
· 网民:人才脱颖而出需要好的制度环境 201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