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造林:林业集约经营的新样本
    2010-06-09    作者:林传仁 张贵兴 林秀英    来源:经济参考报

    集体林权改革以来,邵武、建阳、建瓯等地纷纷涌现“公司+农户”、林业合作社等多种合作造林模式,促进了林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有效深化了林权改革。
  在邵武市,因各乡镇林地情况比较复杂,单家独户在林改后普遍无法大规模地开展造林。加上林农外出打工缺劳力,以及没钱投、不愿投、缺技术等情况的出现,导致出现一定程度的林地粗放经营。为此,邵武市积极探索,创新合作造林新机制,提出了“公司+农户”合作造林模式,并选择国有邵武营林公司开展这一新模式的试点工作。邵武营林公司与农户达成按比例分成的合作造林协议,即林农出林地,营林公司出资出技术,按照高标准造林,然后以农户和公司“六四”比例分成赢利,或扣除投入成本后按“一九”分成。
  “营林公司有技术,有资金,有经验,跑不了,把林地交给他们,省事,放心,不出一分钱,可以分到四成销售所得,算算账,比自己投钱造林赚得不会少!”邵武市大竹镇洋坑村村民林雪明一句话说出了他自己参加“公司+农户”合作造林的理由。
  今年50多岁的林雪明,一家7口人,儿子儿媳都在外务工,夫妻俩种着好几亩田,前两年,几十亩的山林分到家后,自己根本抽不出时间上山造林。正为山上的“林事”犯愁时,大竹林业站的干部来到林雪明家宣传“公司+农户”合作造林模式,他感到,这个新鲜事好处会很多,便欣然接受,把自家林地“交给”了邵武营林公司。在洋坑村,像林雪明一样“交出”山林的农户有30多户,合作造林面积308亩,今年初全部造下了两代半速生丰产优质杉木苗。目前,这片优质苗长势良好。
  由于试点成功,邵武市推行“公司+农户”规模造林模式,得到多数林农的认可,这一造林新模式已被普遍接受,合作造林面积达到4400多亩,所造林全部按工程造林标准,造速生丰产林,高投入,高产出,长得快。邵武市林业局局长黄志彪说:“营林公司有基层林业站等服务网络支持、向银行贷款较为容易以及技术经验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有利于高标准造林和林业的规模经营。”
  建阳素有“林海竹乡”美称,林改后,很多山林已分到户,同样面临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无力经营山林的尴尬,不少山头还因此白白荒废了。2008年初,建阳市小湖镇马坑村书记徐承云发起成立中闽林业合作社,吸纳15户林农入社,共有合作林地面积35623亩,其中毛竹林1万多亩。
  对成立合作社的好处,徐承云说:“在山林管理上进行炼山、购苗、挖穴、种树、除杂及施肥抚育和办证等一系列后道工序的费用大大减少,质量大大提高。过去,村民造林一般是一锄头种一棵苗,随意性大,成活率低。而现在,我们造林都挖一定大小的明穴,树苗是经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精心选购。以杉木种植来说,三至四年就可让幼林全部郁闭,造林成本控制在每亩500元以下,相对比单户林农造林每亩节约了100至200元。”
  在建瓯,由村民自愿联合造林的模式也较为风行。“我们全村绝大部分的村民小组如今都选择这种套路造林,大家认为这是获取最大效益的捷径。”建瓯市建安街道东安村的林业员陈荣贵说,林改“分山到户”后,一片山林属于成百上千户,无形中的散乱格局给山林的防火、防盗、防治病虫害带来一系列难题。
  建瓯市林业局绿化办副主任陈增华说,现在,所有自愿联合造林的村民小组都雇请经林业部门培训的有资质的造林专业队施工,林木的成活率能达到90%,同时讲究混交、防火和生物的多样性;配套设施跟得上,抚育及时,管护质量好。

  相关稿件
· 中国造林全球受益 2010-05-06
· 湖北:融资体制创新激发造林潜力 2010-03-15
· 国家林业局:干旱使造林成本提高三至五成 2009-02-12
· “万里大造林”案10被告受审 2008-10-28
· “万里大造林”再追踪 2008-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