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网民:人才脱颖而出需要好的制度环境
    2010-06-08    作者:记者 张小洁/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0年高考的前一天,新华社全文刊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备受网民关注。网友认为,建设世界人才强国,必须优化人才的生存环境,使其不会为了生计而放弃理想,更重要的是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创建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别让人才为五斗米折腰

  搜狐网博主“王盼”指出,中国学术界的脊梁无疑是如今的在校博士和青年学者,但是这些中坚力量常常为了五斗米而折腰,过着不如常人的生活。一个人在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本应术业专攻,却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理想。
  王盼表示,无论是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还是社会主义按生产要素的贡献率分配的制度,人才都应该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这个利益不仅是每月维持生计的基本工资,更重要的是和物质资本所有者一样可以获取企业或社会的剩余收益。这才是人才规划的要点,因为对于人才的激励决不能根据简单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因为这是鲜花和土壤的问题。
  荆楚网刊载作者“明苑”文章建议,完善相关激励与福利制度。文章指出,人才外流的外部因素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各项社会制度的健全。激励制度可以提高人才留在国内的积极性,福利制度是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保障人才基本权益的重要环节,二者缺一不可。政府致力于此,人才资源才有可能得到保障。政府要为人才创造机会,提供条件,激励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让新的福利制度全面覆盖社会。

  取消“官本位”是一大亮点

  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成为《纲要》中的一大亮点。
  新浪网博主“水静犹明”表示,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做官就有很深的情结,一代一代人凭借聪明才智,艰苦努力,最终的目的往往不是做学问搞科研,而是当官。如今,国家终于决定取消医院学校的行政级别了,这对人才培育和科研创新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无论是教育改革与发展还是人才培养机制模式,行政级别的存在都是一大弊端。正是因为行政级别的存在,学术才能被边缘化,专业性开始淡薄,或者学术和专业性是为了行政级别服务的。”作者“王传言”在荆楚网撰文称,在行政级别与学术混杂的环境中,能够培养出优质的人才确实值得怀疑。越是行政级别浓厚的高校,“官本位”的思想越是浓厚。这样,学术只能被边缘化,那么,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子虚乌有的事情。
  王传言进一步指出,“取消行政级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能一劳永逸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因为在取消新高校的行政级别之后,还需要建立新的高校人才发展机制,这些机制都应该是取消高校行政级别的配套机制。如果没有对于取消行政级别之后的配套制度建设,取消行政级别便会成为一个口号。

  人才不是“选拔”出来的是“淘”出来的

  一些网友提出,“人才强国”的关键在于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作者“明苑”认为,市场化经济下,人才犹如大浪淘沙,“淘”出来的才是金子,人才选拔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还需与市场挂钩。市场是人才健康成长的大环境,是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的“快车道”,也是评价人才的一根杠杆。
  天涯网博主“受难者说”提出,应改“选拔制”为“竞争制”,构建平等竞争的平台,给所有愿意登台的“候选人才”以机会。他在博文中举例写道:“以十大元帅为例,有哪一位元帅是‘被选拔’出来的?个个都是打出来的。”
  “受难者说”表示,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就是“选拔制”的代表。“选拔制”体现的是长官意志,“选拔制”的后果就是下级只看上级的眼色,“被选拔者”只对“选拔者”感恩,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以“选拔”为纵贯线的帮派体系。这是一种带有封建人身依附色彩的“人才机制”,并不适合于现代社会。与“选拔制”相对的是“竞争制”,这才是现代社会应有的人才机制。他表示,实现“竞争制”并不容易,一要有开放宽松的环境,二要有自由平等的空间,三要有公平公正的规则,四要破除意识形态的压制。

  相关稿件
· “人才荒”加剧 基金经理纷纷弃“公募”投“私募” 2010-06-07
· 缺口或达百万 淘宝教育部联手培养网店运营人才 2010-06-07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06-07
· 人才泡沫比楼市泡沫更糟糕 2010-06-03
· 让人才的活力竞相迸发 201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