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才工作离世界水平尚远
高端人才比较缺乏 海归人才利用不好
    2010-05-27    作者:记者 方烨 王涛/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大国,但同时,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对于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存在的不足,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总结为:高端人才、应用型人才比较缺乏,高校人才、海归人才利用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掌握着先进知识、技术的高端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矛盾。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为7945万至8127万人。
  低碳人才就属于这一类,目前我国低碳人才队伍的规模与社会需求相比存在很大的缺口,人才结构分布也不均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水名岳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低碳工作人才从功能结构看多分布在大型制造业和研究机构,在政府机构和服务业中较少,“这种失衡在政府管理部门参与低碳项目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同样的窘境也发生在国际商务人才领域。根据索维尔咨询公司的相关统计,2009年各类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所造成的损失将会超过2200亿元,不少企业在“走出去”中折戟海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国际化人才的缺乏。
  “现阶段,‘走出去’战略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能力、素质和知识都提出了新要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方虹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化集团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厂受挫等诸多的案例都说明,通晓国际运作规则和惯例、懂得国际风险管理、跨国文化管理、世界法律体系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国际商务人才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除了高精尖领域,我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也不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马蔡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说,“我国高职高专类院校的职业教育遇到了发展瓶颈,陷入‘低质量学生→低质量就业→质量更低的学生’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之中。长此以往,我国应用型人才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对教育投资严重不足。马蔡琛呼吁,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支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财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补贴对社会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构建偏重应用型教育的财政投入模式。
  “高校人才不能人尽其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上海海事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导师赵渤在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时说:“教育系统在上海、广东做过一个调查,被调查的高校教师中正在兼职或有过兼职经历的占53.4%。”
  赵渤认为高校的管理体制值得反思。首先,高校管理行政化造成科研教学人员边缘化。全国百位高校名师中,“纯”一线教师仅占10%左右;90%左右获奖者都有各类“行政职务”。其次,工分制考核制度存在一定问题。完不成工分量,教师并不高的基本生存收入将受到影响,科学事业的崇高感在“工分制”被动的生存状况下被吞噬。
  海归人才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也很普遍。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上海市科协课题组曾经对当地1100位海归人才做过访谈。根据调查,35.27%认为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但高达56.36%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能力发挥一般。
  王振说,用人单位的领导者创新意识不强以及缺乏创新战略与规划是影响海归科技工作者创新积极性的首要因素,达到34.55%。他说,海归人才实际利用效果不理想,很多责任在于用人单位,尤其是用人单位的领导者。

  相关稿件
· 重庆千万元补助10名海外人才 2010-05-20
· 长三角加薪南下抢人才 2010-05-13
· “西部计划”凸现人才效应 2010-05-06
· 劳动光荣 知识崇高 人才宝贵 创造伟大 2010-04-28
· 缺人才是企业国际化最大困难 201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