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人眼中花花绿绿的世博场馆、现代化设施和优美的园区环境,在上海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安全性检测与评估联合实验室主任文仲慧眼中,是一条条电缆线路和其中流淌涌动着的无数“0”“1”符号。 文仲慧曾经为北京奥运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如今,他在世博园忙得不亦乐乎,对世博会信息安全建设,文仲慧了如指掌。今年2月,文仲慧带领着他的团队,来到上海世博会。他们每天负责一大堆技术设备的监控和监管,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文仲慧说,比起奥运,世博会信息安全保障任务更重,因为世博园区范围更大、世博会持续时间更长,而且世博会期间还跨越几个特殊的季节,如黄梅、台风、炎热气候可能对信息安全设备造成困扰,他们得随时待命,丝毫不能松懈。 虽然满脑子数字,文仲慧的性格却一点也不古板,甚至充满着孩子般的好奇和求知欲。甚至,他用一部电影来对记者解释,搞科研的真正含义。文仲慧说,电影《阿飞正传》里面,描述过一种“无脚鸟”,因为没有脚,没有停歇,没有终点,只有选择飞翔,没有停歇的飞翔,累了的时候也只能在风中休息,无脚的鸟一辈子只能落地一次…… 在外人看来从不知疲倦,如同“无脚鸟”一样奔波的文仲慧却说,“在中国搞科研,不能落入‘无脚鸟’的误区,我们的科技不仅要高远地飞翔,更要扎实地落地。” 20多年前,文仲慧手持当时所在团队开发研究出的一块笨重的镶满管子的硬盘到处推介——“它很神奇,能让卫星随时定位找到”。可惜当时他遇到的人都觉得这项科研成果没什么用,带不来商业价值。倒是1996年,美国白宫首先宣布每一个人都将可以使用高精度的GPS系统。2000年,美国停止了故意降低民用信号性能(称为选择可用性,即S/A)的做法,当S/A切断后,导航精度上升,95%的位置数据可落在半径为6.3米的圆内,GPS的民用技术真正发展起来。 如今,GPS卫星定位系统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我国在很多领域的基础性科研水平都是属世界前列的,但说到将技术和研究成果与市场相结合的商业化运作,却远远不如发达国家,这导致缺少民间资本去激励的我国科技发展总显得不如发达国家有活力,最后,最尖端的科技成果也总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开花。”文仲慧说,一流的科研团队、三流的商业运作是令他们这些在中国搞科研的人最感到痛心和可惜的。 如今,云计算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文仲慧对此也十分关注,然而他却发现类似他当年遭遇的可悲现象:与美国的风投们大手笔对此领域的资金注入不同,在中国的民间资本市场上,一听说是研究云计算的项目,民间资本都有种“退缩”之感,没有了资金支持,项目也无法可持续、有活力地进行下去,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云计算的应用远远落后于国外。 “美国科研项目先是有资本支持,然后炒作得概念满天飞,最终结果是使这个技术的发展比正常推进要快得多很多。中国目前概念炒作得比较好的是3G,不过有没有后续庞大的资金支持这个科技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有待观察。”对于技术与产业有力结合这方面,文仲慧在传统的“产学研结合”的提法基础上,又加上了前后两个环节,即“政产学研资结合”。前面的“政”是指政策和政府支持,最后的“资”就是指能激发科研活力的资金和经济制度。 出于不做“无脚鸟”的目的,学数学、计算机的文仲慧从2000年开始就发现了学经济学对科研成果商业化的指导性作用,他向还在大学读经济学学位的女儿虚心请教,女儿给他买了套《创新经济学》的教材。 文仲慧第一次从经济学而非理工科的角度认识了“创新”二字的含义,深化了科研成果商业化运作的理念。对于他的老本行信息安全科技研究,他一直坚持在保持世界领先的研究水平之外,要探讨能让高尖端技术“落地”的产品。如今,他所在的研究中心正在依托“保密手机”、“数字保密电话”等商业化研究成果进行市场化探索,力求把看上去遥不可及的技术转化为每个人都能享用的提升生活、工作品质的载体。 世博会试运行期间,每天晚上,世博园即将关园之时,园内景色都是最美的,没有了白天的喧闹,仿佛能听见园内每一棵树、每一朵花的喃喃低语。走在世博轴上,两边的展馆绵延铺开,适度的灯光为他们穿上了神秘的外衣,黄浦江的湿气悠然自得地慢慢浮现到两岸。这时总有一些白天根本不会注意到的技术人员,埋头检修着各种设备。伴着江水的淡淡波涛,他们的呼吸声仿佛传入耳畔,平实却也充满梦想。或许他们不太会用语言来表达情感,但这个日日夜夜正常、安全运行的世博园,已然向我们完全呈现了他们的激情与热度。
(文仲慧系上海世博会信息化安全性检测与评估联合实验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