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南、北各地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将可能会出现调到渤海周围地区的淡水分配量很难得到保证的情况。因此,如何在环渤海地区开发新的淡水资源,不仅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更有非常重要的现实需求。”
今年1月以来,我国环渤海地区发生的30年一遇的海冰灾害,给这一地区造成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使海冰一时间成了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实际上,这些在普通人眼里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海冰,却可以通过淡化成为不可多得的战略性淡水资源,造福于社会,利国利民。 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通向海洋的门户,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地区,政治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环渤海地区以渤海为地理中心,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三省二市,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地带,同时也是我国河网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量日益增加,淡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的1/4,而环渤海地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又不到全国的1/5。由于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在这一地区,尤其是市区超采地下水,形成大范围漏斗,局部地区地面沉降,甚至出现海水入侵,城市及工业发展的需水量已经超过当地水资源承受能力,需从外地大量调水。 国家为了解决这一地区的缺水问题,已经先后实施了引滦济津和引黄济津工程,目前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个别大城市和部分地区的用水紧张局面,然而这种长距离调水措施只是对我国的淡水资源进行重新再分配,从我国的淡水总量上看并未增加。从长远的观点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南、北各地用水量也会不断增加,最终将可能会出现调到渤海周围地区的淡水分配量很难得到保证的情况。因此,在环渤海地区开发新的淡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更是现实问题。 令人高兴的是,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开展的海冰淡化技术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让海冰变害为利,成为北方急需的淡水资源。这样既可缓解环渤海地区的缺水问题,又能减轻海冰灾害带来的危害。 众所周知,渤海海冰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灾害之一,它封锁港口、堵塞航路、冻结船舶、破坏海上采油平台,给港口设施、海上交通和海洋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如果能把海冰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将会成为抵御海冰破坏的新手段,为渤海海域海上防灾减灾工作开辟新途径。 然而,尽管目前此项技术已完成了实验室研究,进入产业化前期的关键设备研制和综合实验阶段,离产业化应用已经不远,但仍然面临实验基地和资金等方面的重重阻碍。社会各界应当对于这项新生事物予以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使其尽快破除障碍,实现产业化,为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