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型促中国经济持续向好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声音
    2010-03-22    作者:记者 陈伟 韩洁/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最困难的2009年,中国经济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企稳回升,实现了“保八”的目标。在最复杂的2010年,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是否会有“二次探底”的风险?又该如何应对种种不确定性?
  3月20日至21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认为,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消失,但中国经济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不过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迫切且繁重,尤其要警惕不断强化的通胀预期和过度上涨的资产价格。

    3月21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开幕式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调整·合作”。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聚焦 1 中国经济或将进入新繁荣期

  虽然世界经济的复苏仍然不够明朗,强劲不足,但不可否认,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并且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经济企稳向好的过程中,包括中国等在内的新兴国家表现抢眼。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利亚说,短期内世界经济将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增长正带领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尤其是中国经济充满着活力,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提出,世界经济在未来两三年不大可能出现二次探底。不出五年,世界经济将出现一个新的格局: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增长的主力,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很可能从今天的40%变成50%以上,发达国家变成50%以下。
  他认为,现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了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像中国、印度、巴西、智利已经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未来几年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给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
  就中国经济而言,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将实现8%到9%的高速增长,从今年开始到明年,中国经济事实上将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
  樊纲说,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不像去年主要靠政府增加支出,而是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包括房地产投资的增长、企业部门投资的增长,以及居民消费的扩大,同时外贸出口也会走出去年的负增长,从而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将趋于正常。
  “如果这一增长趋势继续进行下去,到2011年,中国经济可以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正常增长期,同时也是一个新的繁荣期。”樊纲说。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从国际看,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可能总体好于2009年;从国内看,中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聚焦 2 警惕通胀预期与资产价格泡沫

  尽管中国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不俗,但不确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就外部经济环境而言,中国所面临的环境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发生变化。即便是在国内,经济刺激计划所引发的大规模投资及其带来的通货膨胀预期和资产价格过度上涨正在转化成越来越多的担忧。
  今年2月份,CPI涨幅达到2.7%,已经逼近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全年调控目标。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伴随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通货膨胀预期正不断上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通胀率将超过3%,导致通胀预期进一步提高。与通胀预期相伴的是迅速上涨的资产价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在中国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房地产投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今年要警惕房地产的泡沫进一步吹大,防止房地产泡沫突然之间的破灭,这也是今年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中的重要内容。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给中国带来了资产价格泡沫隐患。”夏斌引述一位美国学者的统计称,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3月,各国采取的财政刺激政策中,财政的刺激性的支出占GDP的比例以中国最高,占6.8%,美国占5.4%,日本2.3%,德国1.6%,英国0.9%。
  对此,樊纲也指出,在新繁荣期,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管理繁荣,包括通货膨胀率、房地产泡沫、资产泡沫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都属于繁荣期的问题,这些都是摆在中国面前的重要挑战。
  对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樊纲建议,首先要增强预见性,及早作出调整,不要等到泡沫形成再调整。目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调控政策,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从供需两方面,借助控制按揭贷款、杠杆率等金融政策和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此外,他指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一些体制的不健全,要想管理好繁荣,中国面临的另一个重大挑战则是进一步推进改革。

  聚焦 3 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在中国经济实现“保增长”的背后,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
  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摩根士坦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认为,如何使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平衡,是避免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关键。只有增加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让消费相对于投资和出口更加强劲,才能使中国免受更多的外部冲击影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原先依赖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国需要一个变革性的转变。这样才能使经济增长更多的持续。“在未来几年,中国必须转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增加政府公共投资,加大科技研发、教育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投入,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大量的保障性住房,这些举措将会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地增长。”他说。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以投资和出口为导向,虽然对中国经济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出口的依赖使得经济发展在外部需求萎缩的时候就会变得脆弱,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凸显了这种改革的需要。他认为,尽管在未来几年里,制造业还会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服务业也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在发达经济国家中,服务业已经成为产出提高和创造就业机会的一个主要来源,也提供了最大份额的国内组织和就业人数。在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比如交通、运输、电信、物流、金融也是确保经济增长的一个先决条件。

  相关稿件
· [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小产品里的大玄机 2010-03-19
· 警惕中国经济“美元化” 2010-03-19
· 央企并非中国经济的定海神针 2010-03-18
· 过分担忧通胀将扼杀中国经济复苏 2010-03-16
· 樊纲:中国经济将迎来30年高增长 20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