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频发放大恐慌 引发各国高度关注
    2010-03-19    作者:记者 周玉洁/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3月1日,智利地震重灾区康塞普西翁震后街景。新华社发

    专家认为:全球范围内强震较多现象恐将持续
  专家们认为,如果地震“百年周期”确实存在的话,当前这种全球范围内强震较多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其中大多数地震将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同时,专家还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之一,而目前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处于平均水平则是一种正常的能量释放。

  “地球已经被调成振动模式啦!”近日,随着地震频发,网络上流行起了这样一句话。新年伊始,所罗门群岛以及美国加州就相继发生了7.2级和6.5级的地震。随后,1月12日发生在海地的7.3级地震由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亡与损失,引发了各国的高度关注。然而灾难并没有到此停止,此后来自多个国家的地震消息似乎此起彼伏,网络上也突然涌现许多亦真亦假的传言,对于地震的恐慌似乎在被持续放大着。

  “百年周期”之说不足以支撑“多发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告诉记者,本世纪以来,全球8级以上、尤其是8.5级以上强震频次较此前40年明显增多,与上世纪1960年之前的强震活动特征类似,部分专家据此提出全球强震活动“百年周期”的概念,但目前地震界对此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还需要深入探讨。

  中国地震局专家近日指出,就全球8.5级以上巨大地震活动而言,上一次全球地震强活跃期出现在1950-1965年期间,这一时期全球发生9级以上地震3次,除1次发生在我国西藏察隅外,其余6次均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的频次较此前数十年明显增多,类似上世纪前半叶的强震活动特征。专家们认为,如果这一“百年周期”确实存在的话,当前这种全球范围内强震较多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
  根据外媒报道,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斯蒂芬·高近日也表示,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这20年,地壳运动在过去15年间确实更活跃了。据悉,本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8级以上地震1次,但地震发生时间非常不均匀,有的时段地震较为密集,有的时段地震较为稀疏。虽然今年以来,截至3月6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略高于平均数,但考虑到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地震局专家认为今年地震活动仍处于正常的分布范围,属于地球地壳运动过程中一种正常涨落现象。
  提及“百年周期”这一还略显陌生的名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研究员刘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所谓全球强震活动的‘百年周期’是近期提出来的一个粗略的说法,用于表述全球强震活动数十年时间尺度的起伏特征。这个周期主要依据1900年有仪器记录以来的全球强震记录。”部分专家据此提出全球强震活动“百年周期”的概念,但由于记录时间尚短,资料有限,地震界对此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还需要深入探讨。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秦建业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的数据,全球平均每年都会发生18次左右7级以上地震,而一个月内6到6.9级地震的发生在11次左右都属于正常范围。秦建业指出,在过去的12个月中只统计到16次7级以上地震,这甚至还略微少于平均的数量。刘杰表示,专家所指的“地震多发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地震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一段时间会比较密集,另一段时间比较稀疏,地震活动密集时段定义为地震多发期,一般是指高于平均地震频次的情况。

  真正可怕的是对地震既不了解又有偏见

  “我们希望媒体多做关于地震的科普宣传,其实地震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可怕。”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周仕勇在一开始接受采访时便如是说。他还说:“每次地震发生时很多死伤的人是在逃生时遇难。以我们现在的建筑安全标准来说,可以说北京现在多数建筑在7、8级地震中都不会发生坍塌。真正可怕的反而是人们对地震既缺乏了解,又存有偏见。加大地震的科普宣传是消除地震谣言、消除恐震的最好方法。”

  据悉,我国早在2001年就将建筑分为甲、乙、丙、丁四大类,一般的住宅和写字楼都是同级类——丙类。从一般意义来讲,写字楼、住宅的抵抗地震的能力应相同。同时也制定了各地区建筑抗震标准。目前我国有关建筑物抗震的规范体系正逐渐完善规范,无论是民用建筑物方面,还是有关水塔等其他建筑设施、铁路等交通设施、核电厂等电力设施以及燃气等能源设施等,都有相关的抗震设防规范。而北京地区建筑物抗震设防的标准则已在8度以上,相当于可抗震7.2级地震。而按新出台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规定,上海新建超限高层建筑将会安装有强震动监测设施。
  除去对建筑物的损害直接威胁到人们安全之外,人们每每提及地震更大程度是由于它的“突如其来”而担惊受怕。刘杰表示,地震预测预报是全世界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全世界都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尽管如此,我国对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预报却依然让许多人对地震预报心怀很多期待。在《经济参考报》记者查阅的所有对于海城地震预报的描述中都显示,当时的预报分为长期(几年)、中期(一到二年)、短期(几月)和临震(几小时到数天)四个阶段;政府和民众动用了大量的专业和业余监测使得预报的地点和时间逐渐准确,并及时在震前发出一些疏散命令。也有不少文献都曾记录过当时广为人们所运用的民间方法。从动物的异常到井水河水的变化,看似触手可及且直观明了。
  然而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周仕勇却表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已越来越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地震前细微的征兆性变化了。”他认为,不断扩大的城市化建设和愈加严重的工业噪声干扰都在不停改变着我们周围的地球物理场观测环境。这无形中也加大了人们对地震前兆的正确判断难度。“人们很难再确定井水变浑浊是由于即将发生地震还是因为人为污染。如此一来,即便我们曾有不少流传已久‘土办法’(其科学性仍存在广泛的质疑)来预测地震,但在它们却难以适用于现在的环境之下。”周仕勇说。 
  而秦建业的一番话则让似乎遥不可及的地震预测看起来有了一丝头绪。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个叫Parkfield的小镇位于长达30公里的断层上,那里每隔20年左右都会发生一次6级的地震。其规律性和适度的时间间隔无疑使这个小镇具备了观测地震前兆得天独厚的条件。美国政府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那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具规模的地震前兆观测站。而秦建业正是在那里逐渐捕捉到了大地震来临之前传递给外界的微妙信息。
  “就像人用很大的压力去挤压一块石头时,石头在彻底破碎之前总会出现微破裂的现象。大地震前的地壳也会存在如此的‘微破裂”症状。”他比喻道。秦建业对比了多年来观测站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而发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能量会被吸收。尤其在大地震到来之前,能量会被吸收得更快、发生锐减。他说:“地震监测部门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划分地震高危地区,而在相应的断层上布置类似的集中观测站,以便更及时地捕捉到地震前兆的蛛丝马迹。”
  秦建业表示我国有关方面一直对北京地区的地震观测非常重视,所以这一区域内的数据相对齐全,或许更适合用此方法来分析地震前兆。“此外,历史经验显示,西安也是值得加大地震长期观测的重点地区。”他说。

  “小震闹大震到”?专家称我国地壳活动尚属正常

  尽管专家们所指出的理论都在提醒人们并不必为近期中国境内是否会发生强震而做过多的猜测和定论,但周仕勇提出,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位于地震多发带,整个西部地区、华北、东南沿海以及台湾地区都位于大断层之上。刘杰也表示我国不同地区地震危险程度差异很大。因此专家呼吁人们时刻做好抗震工作的建设,特别是加强位于地震带上的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建筑安全监督。

  “小震闹大震到”曾一度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有关大地震前兆的说法。周仕勇指出:“部分大地震前的确会有小地震发生的现象,不仅次数逐渐增多,有时震级也会逐渐增大,然后会出现一个相对的平静期,而大地震就常常发生在这个平静期后小震活动次数增加之时。”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的预报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这个前兆。而近日由于国内也有许多地区频频传出地震的消息,人们难免开始担心是否又一次大地震将会不期而至。对此,周仕勇说:“大地震前伴随着轻微的小地震在地理位置上一般都是集中在同一断层或板块衔接带上,甚至根据经验来看,有90%的5级以上地震是没有前震的,99%以上的小震群发生后并没跟随大地震的立即发生。更何况今年发生地震的地区相互间都相隔甚远,远不符合大震前兆的说法。” 
  据刘杰介绍,我国大陆地区每年平均发生20次5级地震,每月平均2次左右;3-4次6级地震,平均3-4个月1次;平均每三年会发生两次7级地震。2008年我国大陆除发生汶川8.0级地震外,还发生了新疆于田7.3级地震,地震活动水平很高;2009年我国大陆发生了2次6级地震,地震活动低于平均水平。2010年以来,我国大陆共发生4次5级地震,其中最大地震是2月25日云南禄丰5.1级地震,这4次5级以上地震都分布在西藏南部和川滇地区。此外,2月18日中俄边界发生6.4级深震。“目前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尚处于平均地震活动水平,是一种正常的能量释放。”他说。
  对近日发生在唐山的地震,刘杰则表示,一次较大的地震发生后,在其震源区及邻近区域会观测到地震活动的明显增加,这些明显增加的地震一般称之为余震。宏观来讲,大地震之后数十年时间范围内余震区发生的地震活动统称为余震活动。他说:“目前唐山余震区活动仍高于唐山7.8级地震前水平,余震活动仍在持续。”
  由于我国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地震多发带,因此专家呼吁人们时刻做好抗震工作的建设,特别是加强位于地震带上的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建筑安全监督。“尽管汶川地震的损失很大程度是由于山体滑坡所导致的,但其不达标的建筑物也是一大‘元凶’。”周仕勇说。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原所长谢礼立曾提出,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提升土木工程的质量。通过正确的选址、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进而增强建筑物的抗灾性,而这正需要长期扎实的观测与勘探。

  [相关链接]

  今年以来发生的地震一览

  1月4日,所罗门群岛7.2级地震。
  1月9日,美国加州6.5级地震。
  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
  1月16日美国加州发生6级地震。
  1月24日所罗门群岛发生5.6级地震。
  2月2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6.2级地震。
  2月13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发生6.3级地震。
  2月24日海地再次发生7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元谋县交界发生5.1级地震。
  2月26日台湾花莲海域发生5.1级地震。
  2月26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发生5.0级地震。
  2月27日日本冲绳本岛发生6.9级地震。
  2月27日琉球群岛发生7.2级地震。
  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
  2月28日巴基斯坦发生6.2级地震。
  3月4日台湾高雄县、屏东县交界发生6.7级地震。
  3月5日哥斯达黎中部加发生强震。
  3月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南以远地区发生7.1级地震。
  3月6日河北省唐山市滦县、唐山市市辖区交界发生4.2级地震。
  3月8日土耳其东部6级地震。
  3月10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发生4.2级地震。 
  3月10日新疆且末县发生了4.9级地震。
  3月11日智利发生7.2级强震。
  3月12日美国西北部沿海地区连续发生了4次4级以上地震。
  3月13日印度尼西亚西部发生6.6级地震。
  3月13日智利发生至少6次余震。
  3月13日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发生里氏5.8级地震。
  3月14日印度尼西亚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级强烈地震。
  3月14日新西兰南岛西南部发生里氏5级地震。
  3月14日日本北部发生里氏6.6级强烈地震。
  3月15日智利地震重灾区康塞普西翁再次发生里氏6.7级强烈余震。
  3月16日美国洛杉矶附近地区发生4.4级地震。

    [观点]太平洋地震带被激活?

    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学家保罗·埃尔认为亚太地区近期发生的地震都属于智利2月27日8.8级强震的余震,太平洋地震带被激活,因此地壳活动略显活跃。

  相关稿件
· 商品期货整体上涨 地震引发铜价飙升 2010-03-02
· 智利地震短期推高铜价 2010-03-01
· 智利大地震致主要铜矿停工 2010-03-01
· 智利地震后首都民众积极自救 2010-03-01
· 地震灾区农产品进京销售 200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