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吃饱,很饥饿!”一位市场交易员在形容近期的债券市场如是说。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在招标连续火爆的一级市场,还是在收益率水平连连走低的二级市场,大小资金似乎相约好了一般共同上演着债券“抢食”大戏。 业内人士分析说,“饥饿”缘自当前市场“差货不差钱”,在资金面继续保持充裕,新债供给难以跟上的情况下,市场“饥饿感”短期恐难彻底缓解。分析人士进一步提醒说,随着通胀压力上升,市场紧缩预期增强,机构在参与债券配置或交易对利率风险不可不防。
债市投资者的“抢筹”热情高
17日招标发行的今年第六期记账式国债(3年期固息债)中标利率2.23%,低于市场此前2.25%至2.28%的普遍预期,更是远远低于二级市场同期限国债2.33%左右的收益率水平,甚至已经不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利率如此之低,并未妨碍市场投资者的“抢筹”热情。当日招标结果显示,260亿元的发行规模获得市场近420亿元资金“追捧”,有效认购倍数超过1.6倍。 信达证券债券研究员李建朋说,目前无论是利率产品还是信用产品,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均有不错的行情,这说明,市场投资者对于债券保持着旺盛需求。 中国邮储银行资金运营部交易员吴墨瀚持有相同看法,他分析说,市场“饥饿”,一方面体现在一级市场招标持续火爆。以国债为例,资料显示,年初以来陆续发行的六期记账式国债,几乎无一例外认购火爆,部分期限品种甚至出现2.12倍左右的超高认购倍数。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二级市场利率水平连连走低上。年初以来,无论利率产品还是信用产品,多数品种收益率水平均呈现下行趋势。以10年期国债为例,中央国债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初至今,其二级市场收益率水平已大幅下降超过20个基点。
市场主要还是由资金面驱动
债市呈现“饥饿”状态,主要缘自市场“差货不差钱”。吴墨瀚表示,当前市场各方多为“被动拿债”,在收益率已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情况下,机构“拿债”主要还是迫于资金使用的压力。 “当前市场主要还是由资金面驱动。”李建朋持有类似观点:资金面持续宽松,尤其是一级市场主要参与方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资金配置压力较大,促使债市保持旺盛需求。 今年以来,受信贷控制力度加大以及存款持续增长影响,商业银行可投资债券的资金量继续上升。 另一方面,保险机构用于投资的资金量也直线上升,明显体现在其债券投资力度加大上。来自中央国债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保险机构持有企业债46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4亿元,增持幅度达到持有总额的7.6%。 除此之外,证券公司、基金等其他机构投资者,在股市持续震荡的背景下,也有大量资金需要配置债券。 与此对应的,却是年初以来债市的供给不足。一个较为明显的体现就是,国债到期量大于发行量,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在2月份出现“被动”减持。数据显示,2010年1至2月份到期国债高达1885亿元,而发行额仅为760亿元,二者相加,国债存量减少1125亿元。
期待供给逐步增加
李建朋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国债、政策性银行债等市场主要品种发行量预计较去年不会出现显著增长,同时,众多企业在2009年大量通过债券融资,使得其继续通过债券融资的需求下降。 这其中,信用债券持续供不应求的局面尤为突出。李建朋说,一方面,2009年企业大量发行债券,部分企业累计发债额已接近40%净资产上限,已透支其继续发债能力;另一方面,监管层在审批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债上可能更为谨慎,曾占据企业债供给半壁江山的城投债或将“风光不再”。 金元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孔学峰则相对乐观:一般来说,每年年初债市供给都相对较少,随着3月以来债券市场发行量逐渐增多,市场“饥饿”的现状或将出现一定程度缓解。但他同时预计,债券一级市场热度短期内将继续维持,二级市场由于收益率此前已经大幅回落或将低位徘徊。 吴墨瀚也认为,随着债市供给逐步增加,机构配置资金逐步使用,供给压力或将有所缓解。当前要更多关注基本面上的变化,尤其是通胀水平变化以及相关紧缩政策变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