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接轨长三角“第一站”
    2010-03-17    作者:记者 杨玉华/合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多项桂冠集一身,产业转移第一站

  马鞍山是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一座工业之城、港口之城和文明之城,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全国少数几个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多项桂冠于一身的城市。自1956年10月建市以来,发展迅速。2009年入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60个“城市发展代表”行列,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
  马鞍山现辖三区一县,面积1686平方公里,人口128万。2000-2008年,马鞍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9%,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8%和25%。就是在形势严峻的2009年,马鞍山仍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各项指标呈两位数增长,GDP增速达12%,财政收入突破122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0元,农民纯收入突破8000元。
  马鞍山地处安徽东大门,是800里皖江城市带接轨长三角的第一站。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一轴两翼”,马鞍山处于“一轴”的最前面。马鞍山市委书记郑为文明确表示,“马鞍山地处长三角的最顶端,应该冲在最前面,充分发挥马鞍山在安徽东向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当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气势和主体作用。”

  配套完备基础好,产业承接优势多

  作为皖江城市带对外开放的“老龙头”、融入长三角的先导区,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先行先试示范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马鞍山地处泛长三角核心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它与南京市无缝对接,市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28公里。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南京站距离马鞍山不到20公里,宁安城际铁路已开工建设,建成后马鞍山到上海只需一个半小时,到北京只需3个小时。芜马宁高速、安徽沿江高速以及即将建成的合马溧高速、马滁高速在此交汇,长江黄金水道、合裕航道、芜申运河在此汇集。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口岸,是全国首批对台直航的63个港口之一,已正式对外籍船舶开放。
  马鞍山配套设施完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马鞍山市主要经济指标人均值一直居安徽省辖市之首,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列,6项经济指标增幅高于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基础雄厚,已形成了钢铁、汽车两大主导产业,金属制品、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造纸、电力等优势产业。近年来,一批外来知名企业落户,建立了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大型生产基地;全市聚集了80多家软件和动漫企业,软件动漫、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科技创新能力强劲,产业承接环境优质。马鞍山现有各类高等院校6所、国家级科研院3所,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全市科技创新人才总量达到17.4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99人,超过全国和安徽平均水平,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现有1个国家级新材料基地、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有省级台湾工业园和台湾科技园、刃模具机床产业园、软件园及游戏动漫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优良载体。对外开放度与长三角城市接轨,是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国内地最佳商业百强城市。

  统筹城乡大手笔,实现“泛长”一体化

  “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着力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实施‘1255’城市发展战略,努力把马鞍山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高端承接区、安徽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转移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全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改革试验区”,这是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的总体思路。
  马鞍山产业转移以构建产业体系和城市功能在空间上和谐发展为导向,大手笔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力争形成1个主城区、2个副城区、5个中心镇和5个产业功能区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布局体系。
  马鞍山产业承接重点突出。做大做强6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6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5大传统产业、加速发展3大现代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全方位融合,与长三角地区在加强合作中实现互动发展,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实现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在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层次水平上,一方面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在部分高端产业领域集中发力,力争取得突破,形成特色,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为省内其他地区乃至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挥示范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以及基层组织建设“八个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郑为文说,“通过示范区建设,建成一个产业层次高、环境良好、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园区。”通过努力,到2011年实现在安徽省率先建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与长三角地区完全可比、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的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关稿件
· 安徽省马鞍山创新中小企业信贷模式 2009-11-06
· 马鞍山农合行探索"微贷"模式 2008-01-09
· 蒙牛乳业马鞍山常温液奶项目开工建设 2007-09-10
· 马鞍山市日前出台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 2007-04-09
· 安徽皖江城市带乘风起航 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