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形成机制或"微调" 执行难是大问题
    2010-03-12    作者:记者 陈伟 孙韶华/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距离上次油价调整已经将近4个月了,但国内成品油价仍然看不到调整的迹象。
  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大福两会期间建议,缩短现行国内油价调价间隔时间,由现行的一个月左右调整为10天,最终实现价格调整的“小步快跑”。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也指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发改委会对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监管制度进行一些细节上的调整。不过,有专家表示,除了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身的滞后性,定价机制未能严格执行是更大的问题。

  缩短调价周期解决调价滞后性

  张大福说,缩短现行国内油价调价间隔时间,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价格机制过于透明引发市场过度投机,也可以使国内成品油价格更加贴近当期市场,解决调价滞后问题。
  就成品油形成机制,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称,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滞后性,把调价间隔时间缩短未尝不可,但定价机制透明不是造成成品油投机的根本原因,即便调价间隔时间缩短,投机行为仍难以避免。
  “更为透明的定价机制其实是防止投机的最好办法。至于调价间隔时间,10天恐怕太短了一些,建议缩短为14天,即两个星期的时间间隔。”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说。
  东方油气网首席分析师钟健则认为,调价间隔时间没有必要缩短,因为一旦缩短到10天,那么国际油价的波动会被更频繁地引入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就22个工作日时间过长,不能及时反映国际油价变化这一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今年1月28日曾表示,发改委今年将对有关细节进行必要调整,并征求社会意见。

  严格执行定价机制更重要

  除了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身的滞后性,定价机制未能严格执行是更大的一个问题。业内人士担心,即便成品油定价机制未来实现微调,国家发改委是否会严格执行仍是不确定因素。
  张大福10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执行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总体上与国际油价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初步实现了与国际油价的有控制地间接接轨,但也仍然存在调价不到位、调价滞后与偏差等问题。
  2009年,国内成品油价一共经历了8次调整,其中5次上调,3次下调。张大福称,其中5次调价明显滞后,3次调价与国际油价变化趋势相反,而且8次调价中只有两次降价的幅度与国际油价变动相当。
  “如果严格执行定价机制,2009年的调价次数应为10次,其中8次上涨、2次下降,比实际调价次数增加2次,全年汽柴油价格总水平也将高于实际价格。”张大福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上海公司董事长戎光道10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作为石油企业,我们当然希望调价间隔时间能够缩短,这样国内油价就会跟国际油价贴得更近,对我们更有利。但是,目前22个工作日的调价间隔时间都未能严格执行,何谈10天?政府调整油价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机制真正严格执行很难。”

  相关稿件
· 国际油价大跌 国内油价与机制调整恐双落空 2010-01-26
· 发改委:国内油价不具备调整条件 2009-12-15
· 国内油价本月底上调可能性加大 2009-10-26
· 国内油价下次调整或在十一后 2009-09-25
· 国内油价如期小幅下调 较国际油价仍有价差 200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