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盘水市中心区广场 |
|
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循环水利用 |
200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为推进资源有序开发,引导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将在贵州六盘水与青海柴达木、内蒙古鄂尔多斯、四川攀枝花、新疆准噶尔五个西部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六盘水市市委书记刘一民在今年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要用足、用活、用好“试点”这块金字招牌,用“试点”争取政策支持,用“试点”包装推介项目,用“试点”吸引外来投资。
去年5月刚刚在第十二届北京科博会“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层论坛”获得“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称号的六盘水市迎来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这一方面是对此前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鞭策。”六盘水市副市长陈少荣表示。
由“区域限批”跃向“试点”
2007年初,六盘水市被列入国家环保总局“区域限批”的名单,时隔不过两年,我们又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名录中看到了它的身影。
资料显示,资源富集的六盘水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森林覆盖率曾跌至7.55%,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荒漠化、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境内小煤窑遍地开花,土法炼焦、土法炼锌星罗棋布,白天浓烟滚滚,夜晚炉火通明,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六盘水市由此成为全国酸雨的重灾区;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从煤矿、洗煤厂涌入长江上游的三岔河和珠江上游的北盘江,昔日清澈见底的水面黑浪翻腾,严重影响了长江和珠江的水质。
如今的六盘水旧貌换新颜,浓烟黑浪已然不见。陈少荣表示,“十一五”前四年,六盘水市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等量主要减排指标皆已完成。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减排工作。减排指标层层分解,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躬身过问、亲自协调,特别重视涉及人、财、物方面的协调。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推广发展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位处特殊地域的六盘水市来说尤为艰难。陈少荣介绍说:“六盘水市地处西南地区,在西南地区是西部省份,在贵州亦处于西部地区,可以说是西边的西边;在全国来看,我们又属于内陆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六盘水市建市比较晚,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同年,其产业结构主要由煤炭、电力、钢铁、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构成,均属于能耗高、排放高的重工业产业。”
“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国家将六盘水市列入试点,这决定了今后六盘水市的经济发展方式。”陈少荣表示,“要以最小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调整结构方面,六盘水市也做了大量工作,其中之一是取缔“两土”,即土法炼焦、土法炼锌。“这方面我们做得最彻底,无论是在贵州还是在周边地区。”陈少荣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们在取缔乱采煤矿方面力度较大,减少了对生态的破坏。去年我们将产能在60万吨以下、环保设施不完善的洗煤矿一律关停。全市220多家洗煤矿关闭了70多家,占到近三分之一,极大程度地缓解了我们治理水污染方面的压力。”
在工业方面,六盘水市依据各产业的环保要求,令企业完善环保设施,“十一五”期间这些企业基本解决了以前的环保欠账。
“三层循环”可持续发展
被纳入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试点”的六盘水市将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六盘水市市长何刚表示,要构建“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框架,通过“大、中、小”三个循环的有机结合,努力把六盘水市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生态城市。
一是要抓好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大力支持和鼓励境内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改进设备、工艺流程和生产流程,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在废渣、废水、废气、余热、余压的综合利用上下功夫,加快推进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砖、粉煤灰生产建材及洗煤废水、矿井水的循环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焦炉煤气的回收利用,积极推广尾矿回填充填新技术,培育形成一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基地和企业。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近期六盘水市的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自筹资金的能力减弱,部分在建节能技术项目建设进度放缓,难以发挥节能效益;此外,企业自筹资金难度大,一定程度影响企业实施节能技改的积极性。尽管如此,六盘水市的几家企业,像水钢、新蓝天、天能焦化等企业,都积极主动地同政府并肩努力走好循环经济这条路。
近年来,首钢水城钢铁集团除了在生产经营上取得了新的成就外,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也走在前列。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王黎明曾对员工们说:“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盆景型的钢铁联合企业。”集团副总经理郅鹤生说:“我们在抓环保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节能环保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引进新技术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是我们的生产成本在逐步下降,仍然是划算的。新项目的环保投入基本占总投入的20%以上。”
没有节能降耗就没有降低成本的空间。目前水钢的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除了自身的正常生产外,在回收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水钢焦炉煤气回收率为100%、高炉煤气为98%、转炉煤气的回收率也在65%左右。在治理理念上,水钢秉承集中治理和分散治理相结合,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在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方面,水钢1998年吨钢耗水59吨,到2005年是15.9吨,去年又大幅下降到了3.3吨,不仅从经济效益上得到回报,还保护了地方水资源。
曾经只能“点天灯”燃烧处理的焦炉煤气,现在转“弊”为“利”得到了综合利用。六盘水市新蓝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用焦炉气作为汽车燃料,并准备产业化。以焦炉气作为燃料的成本是用油的1/2,同时它清洁的排放对于保护环境来说又是十分有利的。
天能焦化有限公司是2002年由盘县电厂、六盘水金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共同组建的地方煤焦化综合型企业,年生产优质焦炭70万吨,是集化工产品回收、煤气综合利用、废水闭式循环、焦煤化工、循环产业链为一体的环保型项目。公司通过其内部循环链,每年节约能源8万吨标准煤,减少运输费用1500万元。一年多来已减少烟尘排放2122.5吨、二氧化硫排放9765吨、化学需氧量排放6710吨,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优势共享互补,为社会和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贵州省煤焦化行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二是抓好集中区层面的“中循环”。选择一些特色产业集聚区或工业集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总结经验,推广实施。实行区内区外差别政策,引导区外企业向园区搬迁集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搞好关联企业之间的资源链、加工链和产品链的对接延伸,培育形成一批生态型循环经济园区和基地。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分运用六盘水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三轮修编成果,重点抓好红山石桥、老鹰山、红果以及发耳、黑塘、大用、木岗、盘东北、盘南等循环经济新型工业集中区建设。
三是抓好社会层面的“大循环”。将循环经济和节约资源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运行机制。“我们作为能源型城市,且处于长江、珠江上游,搞好生态保护不仅仅是本地区受益,整个长江、珠江流域都受益,目前水质已稳定达到3类标准,有时还可达到2类。”何刚表示。
六盘水市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主要靠重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降低。尽管多年来致力于结构调整,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依然过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仍然偏低。2008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同比增长24.9%,而规模以上轻工业下降7.3%。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六盘水市的节能工作任重道远。
发展中保护 保护中发展
资源富集是六盘水市的优势,但同时又成为六盘水市经济发展中的劣势。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六盘水人认为二者可以兼得。六盘水市一方面着力于建设工业强市,另一方面又在生态立市。
刘一民表示,六盘水市必须坚持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绿色工业化和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六盘水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仁庆认为:“没有原始的积累是不行的。既要充分利用地下资源,为明天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把握好度,要积聚‘金山银山’,更要建设‘绿水青山’。”
“资源是我们的基础,不能只开采资源,不提高附加值,这不利于保护环境。”陈少荣认为,“经济快速增长时资源消耗的需求比较大,下一步六盘水市要大力发展煤炭等资源的后续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下游产品的附加值,在保证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在发展过程中,各产业尽可能遵循循环经济模式。以煤炭为例,我们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返回重复利用,做到没有污水排放,减少水资源消耗。废渣可用于发电、建材和制砖等,既减少原材料耗费又减少污染。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可作为资源抽采出来,用作发电。甲烷含量高是诱发煤矿事故的主因,此举将有效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解决了矿井的安全生产问题,同时充分利用资源,有利于环保——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燃烧1立方米甲烷等于少排放20立方米二氧化碳。 近年来,六盘水市紧紧把握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攻坚的机遇,发挥能源基地优势做精做强能源工业。一是改变了过去煤炭粗放开采利用的“傻大黑粗”经营方式;二是整合发挥煤电产业集群优势,加强地企共建,充分发挥国有大企业在工业强市中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发展煤-气-化联产、煤-焦-化联产、煤-电-化联产,一条以煤为依托,煤、电、焦、钢、气、水泥等产业构建的煤电煤化工产业链正在成型。
在工业经济不断提升与发展的同时,六盘水市的节能效果也十分可观。
从单位GDP能耗看,2007年,六盘水市完成万元GDP能耗8.09吨标准煤,比2006年万元GDP能耗8.56吨标准煤降低了5.47%,超额完成贵州省下达的降低4.71%的年度目标;2008年,全市单位GDP能耗7.54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降低6.82%,完成了贵州省下达的下降4.46%的年度目标。“十一五”计划前三年,六盘水市已完成全部节能目标的76.35%。
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看,2006年六盘水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0.12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降低7.93%;2007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8.5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降低了13.00%;2008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7.10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降低17.17%,前三年已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何刚表示,到2010年,六盘水市的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将比2005年下降27%,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0%和60%以上。
何刚介绍说,2009年六盘水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了对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的监测;扎实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重点对煤炭洗选行业进行整治,取缔关闭51家洗煤厂;四个县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巩固,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
相关专家建言,到“十二五”规划时,一方面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还要继续加快,否则与发达地区差距还会加大;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既要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要做好污染减排工作。
[专家点评]依托资源优势 构建西部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盘水市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型城市,充分利用其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发展循环经济是具备条件的,也是资源富集地区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经济富强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