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居民收入的“占比”
——代表委员对民生改革的期待
    2010-03-03    作者:记者 陈芳 王攀/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资源价改、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成为即将赴京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关于民生改革的三大焦点话题。
  在诸多改革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因其长期性、尖锐性和艰巨性,被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改革。
  经济增长好处的分配,一般分为政府、企业、个人三大块。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国民收入“蛋糕”的分配,存在着向政府和企业倾斜、重资本回报轻劳动报酬的现象。
  “初次分配中的倾斜和扭曲,加大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期待今年初次分配体现公平能提上日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忠说,经济增长的好处过多地分配给了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使工人工资水平受到长期压抑。“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占比’,是防止‘资本所得挤占劳动所得’的良方。”
  “这个平均数,很难真实反映职工实际的收入水平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差距。”李立新委员表示,要扭转分配格局,让一线职工享有话语权。“职工收入增长不能只是个‘传说’”。
  可喜的是,在初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之后,各地“停摆”一年多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作重新启动。从今年2月1日起,用工大省江苏开始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涨幅达到近13%,其中一类地区月工资从850元涨至960元,北京、重庆、东莞等地也纷纷表态将上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应缩小不同行业的“收入鸿沟”。杨建忠代表说,现在有些垄断行业企业的补贴发得比工资和奖金还多,是明显的收入不公,应当通过税收等有效调节机制来加以缩小。同时应打破垄断的“玻璃门”,让民间投资有机会进入。
  弥补城乡收入差距,让农村和城市一样享受“发展福利”,也应成为未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攻坚点”之一。“去年以来,不少农产品价格上涨,除受天气影响外,仍只是一种恢复性上涨,并不是农民增收的持续源泉。”祝义才代表说,“粮食猪肉‘跑不赢’农资涨价,农民增收‘短板’仍需加长。要多渠道开辟增收路径,较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比重。”
  杨建忠代表、李立新委员等表示,破解分配领域收入差距过大,应当坚持“提低”与“控高”并举:一方面,要做大劳动报酬的“蛋糕”,通过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等措施来“提低”;另一方面,对某些企业高管、垄断行业职员的过高收入,要加强监管和调控,控制不合理增长,通过加强征收个人所得税进行调节。
  相关稿件
· 居民收入增长稳定预期从哪里来 2009-12-11
· 明年不会发生通胀 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2009-12-04
· 权利差异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009-11-04
· 城镇居民收入增20倍 2009-09-11
· 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就要让利于民 200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