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近日在“循环经济院士专家行”甘肃站活动中表示,我国应突出循环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解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性举措来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解振华表示,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机制还不完善,循环经济统计监测、考核制度及标准体系还未形成,循环经济技术支撑需要进一步加强。
对此,他提出,下一步,发改委一是要加强规划指导。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制定全国发展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及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同时抓紧发布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指导各地编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二是深化示范试点。对试点单位开展评估,总结试点经验,组织实施循环经济示范行动计划,拟选择一批城市、乡村和园区开展示范,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支持一批循环经济企业加快发展。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三是实施重点工程。以解决国内短缺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为重点,组织实施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大宗产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制造产业化、城市矿产、园区生态化改造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实现重点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
四是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一批循环经济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发、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研究制定国家重点循环经济技术目录,加快循环经济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支持有关方面建立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开发中心;支持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服务体系。
五是完善政策机制。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政策体系。近期重点研究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出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鼓励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烟气脱硫制酸、废水“零”排放的政策,以及鼓励水泥、钢铁企业消纳社会废弃物的政策。
六是加强法规标准建设。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要求,加快配套法规的制定进程。近期抓紧研究提出废旧轮胎、包装物回收利用、汽车零部件等机电产品再制造、餐厨垃圾资源化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同时,开展循环经济标准试点,制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城市典型废物资源化等技术规范。
七是研究建立评价和统计制度。研究建立以资源产出率为核心、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统计制度,把资源产出率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要指标,开展循环经济的统计、评价工作。
八是夯实循环经济工作基础。加强物质流分析等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技术、产品、中介、融资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循环经济管理人才培训,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凝练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据悉,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两批共192家循环经济试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了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会同财税部门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完善了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编制发布了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十个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示范和推广了一批对行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链接技术;制定并发布了宏观和工业园区两个层面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发布了30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循环经济院士专家行活动,强化宣传教育,使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