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我国"低碳"开发最后的大河三角洲
    2009-12-30    作者:本报记者 陈新洲 邓卫华 滕军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鸟类天堂。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黄河入海口。        资料照片

    黄河三角洲简读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包括东营和滨州两个地级市全部,以及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山东省内6个设区市、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1/6,相当于10个天津滨海新区面积的总和,总人口约985万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黄河三角洲发展目标

  依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规划》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减少20%,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元。

    芦花纷飞、天鹅翩跹,这里是中国最年轻的大河三角洲。
  井架林立、黑金喷涌,这里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也意味着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将踏上“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新的创业征程。

  十年磨一剑:从院士建议到国家战略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看,大江大河入海口的三角洲既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在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南部珠江三角洲机器轰鸣的喧嚣声中,位于山东半岛北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一直蓄势待发,默默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进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视野,高起点、高定位科学发展的机会。
  10年磨一剑,如今黄河三角洲终于跨世纪圆梦。早在1992年,黄河三角洲开发就被山东省列入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两年后,黄河三角洲开发升级,“黄河三角洲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实施了“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项目。
  但黄河三角洲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提议,则要追溯到10年前的一次“院士聚会”。东营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河三角洲开发推进办副主任薛荣建回忆说,1999年5月,中国工程院、中国农学会、中国林学会等7家单位在东营联合召开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讨会”,会后卢良恕、蒋民宽、相重扬、江泽慧等40多位院士专家联名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议”,建议很快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原国家计委等部委的高度重视。此后,“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于2001年3月、2006年3月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国家“十一五”规划。这一次,黄河三角洲开发跃上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平台。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包括东营和滨州两个地级市全部,以及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山东省内6个设区市、19个县(市、区),这个区域2008年末常住人口981.5万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天津滨海新区面积的总和。
  黄河三角洲研究专家、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说,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半岛北部,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北翼的主体组成部分;将视野从山东半岛扩展到整个环渤海经济圈来看,黄河三角洲毗邻天津滨海新区,并与渤海湾北部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黄河三角洲这位新成员的加入,将形成环渤海区域南岸高效生态产业聚集带,为环渤海这一世界级经济圈的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从院士建议到国家战略,从山东区域的重心到世界级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如今的黄河三角洲,正在向“世界的黄河三角洲”进发。

  创业新征程:从“地下胜利”到“地上胜利”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先行发展相比,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无疑要晚了许多年。当100多年前上海和广州已经成为西方人踏入中国的窗口城市时,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生长中的湿地。
  当代黄河三角洲的第一次大发展,可以追溯至1961年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发现,大量的油气技术人才和工人涌入这片当年“青天一顶、盐碱一片”的荒凉地带,开始了向地下掘金的拓荒者历程。
  黄河三角洲的第二次大发展,应该算是20多年后的1983年——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正式建市,胜利油田与地方的互动发展关系逐步理顺,黄河入海口流路趋于稳定,地方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截至2008年底,黄河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55亿元,约占山东国内生产总值的1/6到1/7,与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青岛相当。
  时隔26年之后,黄河三角洲迎来了第三次大发展的机遇。
  黄河三角洲到底有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驱车行驶在黄河三角洲宽阔的道路上,伴随着带着咸味的海风,大片的盐碱地、荒草地以及沿海滩地映入眼底,叫人感叹“造化之神奇”。
  来自山东省发改委的数据显示,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其中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270万亩、荒草地148万亩、滩涂212万亩;另有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黄河冲积年均造地1.5万亩。当东部沿海许多地方在为土地资源的紧缺而犯愁时,黄河三角洲优势独具,在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大规模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突出优势。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说,丰富的土地资源,是黄河三角洲吸引要素聚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优势,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所在。不仅如此,根据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实行土地利用计划差别化管理,对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使用未利用地的建设项目,国家在安排用地计划时予以倾斜。同时鼓励对宜农土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新增耕地在保证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允许在省域内用于占补平衡,并支持黄河三角洲开展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说,通过未利用土地直接转为建设用地等改革试点,探索建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生态平衡的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模式,将支撑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此外,黄河三角洲开发还获得了国家在金融创新上的重大支持。根据规划,山东省可以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国家还支持黄河三角洲整合区域内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支持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条件成熟后适时上市。金融方面的改革创新,将为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输入源源不断的“资金血液”。
  未来的黄河三角洲,将是中国东部重要的肉类生产基地及先进示范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发展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如果说,48年前黄河三角洲第一次开发的重点是以油气工业为重点的“地下胜利”,代表着化石能源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一个旧时代;那么新一轮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将以临港产业为支撑多点开花,奉献给中国更多的高效生态的“地上胜利”,并代表着这一区域正大步迈向青睐低碳能源的新时代。

  高效生态:打造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样板

  秋日的黄河三角洲是独具特色的。雪白的芦花在微风中漫天飞舞、美丽的碱蓬一片片铺成红色的地毯,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百余年来,在海、河、陆相互作用下,黄河三角洲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形地貌、生物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地理与经济单元。
  然而,在黄河三角洲傲人的美丽背后,却隐藏着“生态的脆弱”。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副局长李龙杰介绍,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晚,草甸过程短,土质结构疏松,使这里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不适当的开发容易使区域环境和生态链遭受破坏。
  记者曾多次赴黄河三角洲采访,这里许多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在东营新城区,一颗普通的绿化树栽培成活的成本就超过100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守着黄河水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淡水资源十分匮乏,人均占有淡水量约为300立方米,是山东省人均占有量的85%左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0%左右。淡水资源的匮乏,是长期以来制约黄河三角洲地区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方面,黄河三角洲总体经济结构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的二元结构特征,一端是具有相当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石油工业,另一端则是以传统农业和工业为主的地方经济。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地方工业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但整体经济结构单一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这种自然生态脆弱与经济结构单一造成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双重问题,使得黄河三角洲只能走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新路。著名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说,黄河三角洲既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发展与转型的压力,所以要在这两方面协调发展,找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双赢的道路。高效生态发展的定位,抓住了这个区域的特点,也是未来黄河三角洲发展的灵魂所在。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说,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有利于实现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的有机统一,开创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有利于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加速环渤海地区振兴与崛起,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
  然而,在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征程上,环境准入的门槛是否提高、盐碱地的改良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补偿机制能否在这一区域破题,黄河三角洲仍将面临众多“发展与保护”的难题。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将是黄河三角洲成功打造一个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新样本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将是黄河三角洲未来发展最大的焦点所在。

  相关稿件
· 山东东营为黄河三角洲开发铺筑“文明之路” 2009-12-23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 2009-12-04
· 黄河三角洲规划获批 定位高效生态经济区 2009-12-02
· 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2009-12-01
· 黄河三角洲:绿色化品牌化成农业发展新亮点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