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崭新的厂房拔地而起,一家家外来企业安家落户,记者在湖南省郴州市采访时,亲身感受到这里经济发展的活力。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开始加速向内陆地区转移。毗邻广东省的湖南省郴州市发挥地缘优势,加快政策和载体两大平台建设,全力打造“郴州特区”,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两年新建100万平方米新厂房
地处湖南省最南部的郴州市,今年明确提出了“筑巢引凤”的发展思路。结合地处沿海城市500公里配套半径距离之内的地缘优势,先后出台了《加快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意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郴州市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暂行办法》等文件,为转移企业提供用地、用电、用工、融资、通关、物流运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包括郴州在内的湘南开放开发战略,将郴州市列为“先行先试”政策试点城市,在土地、财政体制、金融服务、交通建设、物流发展、项目审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34条“先行先试”政策,为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郴州市市长向力力说,为搭建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郴州市按照集约、规模的方向,把企业集中在工业园区。为了寻求更大的突破,全市提出在今明两年内建设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政府融资10亿元给予支持。到5月底,已建成标准厂房33万平方米。今年1至4月,全国加工贸易下降幅度很大,郴州则增加了20%以上,主要来自于承接产业转移。
“综合优势让我们选择了郴州”
记者在郴州采访时见到,目前已有一批光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从沿海地区来到郴州落户,吸纳了当地大批劳动力就业。全市已经建成的3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中,已有5.3万平方米投入使用。 最初在广东东莞发展、目前在内地设有4个生产基地的台达电子集团,其中一个生产基地已落户在郴州。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新华说,许多台资企业最初落户沿海主要是考虑交通问题,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到内地建厂。我们主要生产小型变压器、电脑风扇等产品,自动化比例低,用工量很大。“现在沿海招工很不易。这里政策环境好,劳动力较多,工人月基本工资比东莞低40%。” 在比较了多个地方之后,生产半导体灯具的新加坡苏米特集团于2008年来到郴州市下属的资兴市建厂。集团董事长杨青山说:“企业过去以出口为主。现在遇到了金融危机,产品开始转向国内市场。这里自然环境、投资环境都很好,劳动力成本还低,距离广东4小时车程,配套没有问题。产品向内地运输成本也低于沿海,这些综合优势让我们选择了郴州”。
有序规划实现“和谐”经济布局
郴州市在全力营造优势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桥头堡”的同时,还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大趋势相结合,结合当地的资源、产业优势进行有序承接、和谐发展,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服务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全局。 去年四季度以来,郴州市在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迅速启动了承接产业转移工程。全市提出,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对接珠三角地区,力争3年内引进100家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加工贸易企业,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使全市经济总量尽快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郴州市委书记戴道晋认为,做好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的外源型经济是郴州发展的重点。但承接产业转移要有门槛,门槛要切合实际,政策要有坡度,产业才会有集中度。产业转移过来后,也可避免过去走的“先污染后治理”等弯路。这样,通过不断调整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民营经济规模化、转移产业集约化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