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作为我国首个通过国家测绘局验收的城市,被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
出于技术和行政等因素的考虑,我国一般选择规模较小的城市开展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建设。太原作为山西省会,是一个拥300多万人口的二线中级城市,何以成功开展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政府部门及业内专家、学者,对“数字太原”现象进行了剖析。
“数字中国”的破题之作
“对于国家测绘局和中国测绘院而言,数字地理空间框架都是一个新的东西,不管是技术还是行政问题,都担心推不开,因此,一般选择小的城市。第一批试点建设的50多个城市中,真正的省级城市只有太原、西安、郑州,其他都是地级市。”山西省工程测绘院院长胡文元说。
历时仅两年,太原就在此项工作中取得突破性成效。太原市将地理空间框架在药品监督、人防、环保等方面得以成功推展,并作为我国首个通过国家测绘局验收的城市,被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
“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建库、平台的建设以及服务,太原在国内城市一级首次成功地把这一路线有了一个很好的实施结果。”太原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张锦教授说。
专家认为,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为我国省会城市建设数字城市探索了一条路子。其成功之处主要在于太原市创新性地明确了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技术路线,并在国内城市一级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将其内容具体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及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杨凯表示,“数字太原”作为中国自主开发的平台,支持如此海量数据,仍能运行得非常好,在国产软件中是领先的,是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破题之作。
突破技术打消顾虑
标准统一是实现共享的前提。然而,像国内其他在建的数字城市一样,太原的环保、人防、药监等政府职能部门在此之前各自都开发了使用软件、技术、标准规范、空间基准各不相同的孤立系统。要顺利开展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首先必须说服这些部门消除各自的疑虑,统一使用测绘院的权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统一使用测绘部门的成果,是不是从此以后,自己单位的数字化建设将被测绘部门完全垄断?”这是所有政府职能部门接受测绘部门“帮助”的最大隐忧。
为此,太原市环保局等部门提出了拷贝测绘原图、自行开发建设的方案。当这一方案被“抛”给太原市国土资源局时,太原市国土资源局予以否决,原因是这会使其丧失测绘成果的版权。
“以前测绘只为群众提供纸质地图,纸图无论如何被复制都不可能比原版数据清晰,不存在母版泄露的问题。然而,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地图等测绘数据制成数字产品,一旦被拷走,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就丧失了版权。”胡文元说。
自此一年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山西省工程测绘院共同研究开发出在线调用、零码组装、二次开发、在线服务和地名图典等五种具体的应用模式,政府应用部门信息建设利益和测绘数据版权问题的矛盾被彻底解决。
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曾指出“只有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城市人民政府的统筹协调,才能保证所建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该城市的权威性、惟一性,也才能保证其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更新与维护。”
太原市从机制上和政策上保证公共平台的统一建设和充分利用,强化公共平台的权威性惟一性。
“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由国家测绘局、山西省测绘局和太原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投资建设。太原市发改委和财政局将基础地理数据的更新维护列入年度计划,纳入财政预算,以保证项目的实施。
“太原市政府出资700万元,国家和省级测绘局配套资金各15%、共300万元。在公共财政的支持下,基础性的框架建设才能顺利完成。”胡文元说。
记者还了解到,太原市通过“边建设边提供服务”,促进和巩固“数字太原”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我们及时以数据源的方式为‘数字化城管’项目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项目建设期间还先后为‘金土工程’、‘第二次土地调查’提供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理信息数据;向第一、二届中国煤炭博览会提供数据成果和软件……”太原市国土资源局测绘处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在2008年,太原市娄烦县尖山铁矿滑坡事故中,此项目为救灾应急方案的建立提供了准确的地理数据;此外,还为太原市西山片区改造、太原市新客站建设规划、山西大医院规划等重点项目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在建设规划中基础数据起到了保障作用。
为进一步推广数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太原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文件,明确指出“数字太原”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是太原市统一的、权威的、通用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还要求使用财政资金建设的基于地理信息的部门必须使用公共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