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日于厦门举行的“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海峡两岸的专家认为,两岸经济合作将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深化合作层次,加速两岸贸易投资自由化,对两岸经济贸易增长有着积极影响。专家建议,从四方面加快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刺激台湾经济增长 扩大台湾就业
台湾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出口贸易对GDP的贡献度高达60%以上。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台湾对大陆出口基本占其出口总额的30%左右。大陆对台湾出口有着积极拉动作用。
专家认为,两岸实现贸易自由化后,台湾的石化、机械设备、电子、光学仪器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大陆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带动台湾对大陆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
同时,随着两岸间关税降低及非关税壁垒减少,货物、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便利。两岸实现直接三通所带来的便利及效益,将会刺激台湾企业扩大在岛内投资,同时也将吸引更多外资扩大对台湾投资,随着台湾扩大对陆资的市场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也将有一定幅度成长。
另外,在两岸贸易自由化推进过程中,大陆将给予台湾农产品更大的开放度,以支持台湾农民就业。根据台湾中研院研究成果,两岸签订经济合作协议后,将使台湾总就业人口增加25-26万人。将有效降低总失业人口数。
促进大陆贸易发展 正面效应明显
两岸贸易正常化及自由化将带动大陆贸易发展。据专家介绍,目前台湾对大陆限制类产品达2199项,占台湾进口总目录的20%。禁止类工业品占该类别产品比重15.7%,如实现贸易正常化,对上述产品解禁,将会使大陆对台出口增加,使大陆逆差相对减少。
在开放类产品中,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是两岸贸易主导产品。据统计,2007年,大陆从台湾进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分别是70.4%和58%,对台出口的比重分别为63.5%和39%。如两岸实现贸易自由化,尤其是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开放,不仅能促进大陆对台贸易发展,也将使大陆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大陆总体对外贸易发展。
两岸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深化将带动大陆投资增长。根据台湾最近推出的两岸产业“搭桥专案”,两岸将在中草药、太阳光电、风力发力、汽车电子、航空、纺织与纤维、通讯、电式行车等新能源,环保、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将提升两岸高新技术产业合作的规模、领域和层次。
商务部研究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刘雪琴说,研究表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对大陆GDP增长,福利水平、进出口贸易、贸易平衡、贸易条件以及就业等均具有正面效应。
从四方面加快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专家建议,从三方面加快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首先,经济合作机制的内容应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及动态开放性,应根据两岸经济的实际状况及机制的进展情况,适时增添所需内容。两岸应通过协调协商,对经贸关系正常化、自由化内容达成共识,先做出总体安排,再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方式逐步完成。
其次,两岸应相互理解尊重,充分兼顾双方利益。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台湾经济遇到的困难,大陆可充分考虑台湾某些特殊产业的利益诉求,通过扩大开放,支持台湾相关产业发展。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台湾关税水平远远低于大陆,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大陆将承担更大的减税压力。大陆也要切实考虑产业发展及企业的呼声,坚持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第三,应建立起两岸产业合作机制,并纳入两岸机制框架。两岸产业界可通过机制性合作,共同制定产业合作的总体目标,重点产业合作内容,分阶段实施路径等,并定期进行拓展产业合作领域及合作的模式。此外,应放开台湾高端产业到大陆投资,促进两岸加强技术、人才交流与合作,资质认证合作、产业标准制定,开展高新技术园区或工业园区的合作等。
第四,加强两岸服务业方面的合作。目前对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关注更多的集中在关税减让上,但实际上,服务业开放、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合作领域更能体现双边经贸合作的深度,也更有利于双边经贸资源的整合和产业结构的提升。
同时,专家提醒,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应遵循逐步开放的原则,面临迫切竞争的产品和部门先开放,弱势产业、敏感产业后开放,以最大程度减少冲击,减少社会压力,平衡利益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