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1-04 作者:本报驻香港记者 高云岗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香港对上海迪斯尼项目的关注大致可分为三个时间点,一是近几日,因为盛传上海下周宣布落实兴建迪斯尼;二是今年年初,因为美国沃尔特迪斯尼公司1月9日发表声明,正式承认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关于迪斯尼项目的框架协议;三是今年年中,因为特区政府6月30日宣布与沃尔特迪斯尼达成协议,香港迪斯尼乐园将增建3个主题园区。而关注的焦点,则是香港迪斯尼对于上海的可借鉴经验,以及沪港两地迪斯尼乐园的竞争关系。 《香港商报》11月3日以《香港尴尬上海可为鉴》为题报道说,上海迪斯尼项目箭在弦上,但香港迪斯尼“旺丁不旺财”的尴尬却值得上海方面好好研究。香港中文大学财务系副教授苏伟文表示,美国迪斯尼公司所收取的高额特许费被当作经营性开支,正是香港迪斯尼项目亏损的根本原因。首先,游客在香港迪斯尼的消费中门票仅占50%,另一半是用于购买纪念品和餐饮,门票占总收入比例大大低于其他迪斯尼乐园。根据过去与迪斯尼公司的协议,特区政府能分成的是基于门票收益部分。在扣除迪斯尼公司的特许费后,香港迪斯尼连年赤字,更无从谈给股东分红。其次,迪斯尼公司其他的附属经营项目,如迪斯尼酒店、收费的迪斯尼频道等当时作为一揽子项目引进,而这部分利润也与特区政府无关。苏伟文认为,香港过去从香港迪斯尼乐园项目上“无钱可赚”的尴尬值得上海引以为戒。 其实,香港对上海将建迪斯尼的关注更集中于今年年初。《信报》1月15日就发表题为《迪斯尼重上海轻香港》的社评,认为迪斯尼为了在上海成功落户,颇有不胜无归的决心,之所以如此,自然是看中内地市场的潜力。但社评最后提醒说,迪斯尼近年业绩大不如前,美国境外的乐园是其开拓收益的重要来源,相反,迪斯尼乐园对当地经济的效益未必如预计中理想,对此上海不应寄予太大憧憬。 《东方日报》1月11日一篇题为《防蹈港覆辙 沪争话事权》的报道说,上海的迪斯尼梦始于1990年,本期望可兴建中国境内首个迪斯尼乐园,但香港开出多项优惠条件作“聘礼”,结果于1999年与迪斯尼正式签订协议兴建香港迪斯尼乐园。报道认为,由于特区政府斥资200多亿港元与迪斯尼合作,结果却无权过问乐园的管理及营运,空有大股东之名,这个反面教材令上海政府在谈判上步步为营。 对于沪港两地迪斯尼乐园的竞争,香港《文汇报》11月2日的报道说,业界皆指香港迪斯尼扩建是明智之举,因其开园几年已有一定基础,现时扩建必能吸引游客。但若上海迪斯尼建成,内地游客基于“贪新忘旧”心理,可能会转投往返更为便利的上海。此外,尽管即将大举扩建,香港迪斯尼仍一天即可玩遍,不像其他大型游乐园般能够吸引回头客上门。但香港迪斯尼乐园总裁金民豪强调,目前该园的客源中有1/3来自内地,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广东,因此对上海迪斯尼无需太过忧虑。还有分析人士称,上海迪斯尼建成开园后,首先受到冲击的应是本地和长三角的游乐园,其后才是香港和日本的迪斯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