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迎来私人飞机时代
    2009-10-21    作者:本报记者 毛海峰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9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在西安开幕。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一架漂亮的红色小型飞机,在17-19日西安举行的2009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上,出乎意料地成为了前来观展的老百姓的宠儿。

    航空大会上西北地区首架私人飞机与观众见面

    这是一款美国西锐飞机公司生产的单发活塞式四座私人飞机SR22-GTS飞机,刚在今年初以500多万元人民币卖给了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位房地产商人。在本年度中国举行的最高层次的通用航空大会上,这位房地产商人带着这架新买的飞机参加了航展。
    与其他参展的飞机相比,这款飞机受到了来观展的老百姓的特别青睐,很多人忙着与它合影,一些小孩摸着机身,眼里尽透着羡慕的眼光。
    据了解,这架飞机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架私人购买的飞机,中国西北地区现有1亿人口,对于这架西北唯一的私人飞机,很多老百姓都把它当作新奇的宝贝看待。
    西安市民张晓强看着这架飞机对记者说“虽然我现在买不起飞机,但是看着眼前我们西北人自己买的飞机,心里就透着高兴。说不定,过了一二十年后,我也能买上飞机呢。就像一二十年前,谁也想不到私人会去买汽车,现在我不也有车了吗?”

    仅有的几架私人飞机目前还是聋子的耳朵

    驾驶一架轻巧便捷的私人飞机,雄鹰一般翱翔在广袤无边的天空,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现在也只同张晓强一样,把希望寄托到将来。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中国老百姓收入有限,买得起飞机的人不多,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缺少推动私人飞机快速发展的一系列必要条件。
    首要的问题是低空空域开放的问题,这是制约中国私人飞机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中国空域属于军管,目前只有20多条航线和部分非常有限的空域是由民航来管理,绝大部分的低空空域是不开放的。而且,即使在有限的可供私人飞机飞行的空域中,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私人飞机飞行仍需一事一报,最短报批时间也得半天。这些都使得私人飞机在中国比较方便的飞行变得十分困难。
    此外,机场建设、售后服务水平等方面的滞后,也使得中国私人飞机很难推行开来。以机场建设为例,中国的机场现在只有160个,绝大部分在中心城市,而美国仅通用航空机场就有19100个,遍及城乡,这样中国私人飞机就很难停靠在中心城市以外的地方。
    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尤其是私人飞机不能进入低空空域飞行,使得中国老百姓即使买了飞机后,也只能到较高的空域飞行。而要轻松地飞到这样的高度,就需要购买性能特别好的飞机。这种飞机售价一般比较高,一架往往得上千万美元以上,一年的使用、维护费用最少也得500万元人民币以上。这样高消费的私人飞机,在中国只有极少数的富翁才能支付得起。
    据长期从事中国大陆私人飞机销售业务的亚飞太平洋有限公司区域销售经理李赫向记者介绍说:“事实上现在每年中国大陆的私人飞机销量非常有限,如去年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只卖掉4架私人飞机,都是由中国每个省的排名前几位的富翁购买的,每架飞机得1亿元人民币以上。”
    至于一些比较便宜的私人飞机,实际上很难真正飞起来。像在此次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上出尽风头的中国西北第一架私人飞机,由于最佳的飞行高度有限,飞机的主人陕西省渭南市房地产商人陈毅龙曾自嘲地告诉媒体,他购买飞机时就已做好了坐五年冷板凳的心理准备,他现在是把希望放在国家尽快放开低空空域上。

    大胆预测:2020年我国私人飞机拥有量将达到2000架

    由于极为苛刻的飞行条件,目前符合中国法律法规飞行的私人飞机其实非常有限,而不少中国老百姓现在又特别想上天飞行、享受航空的乐趣,因而近年来中国竟出现了一股“黑飞”的热潮。
    这些“黑飞”的人,大多数是狂热的飞机“发烧友”,他们往往不经中国空域管理部门的同意,私自驾驶买来的飞机就上天了。一些胆子更大的人甚至自己找材料造“土飞机”私下飞行。如浙江衢州农民徐斌,2006年就曾驾驶着自制“土飞机”在当地飞了20多分钟。据了解,这架“土飞机”的发动机是他从网上购得的,驾驶椅用的是汽车上拆下来的座椅,机翼、机身及旋叶都是自己做的,总共花了3万元人民币。
    这种不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黑飞”有很大的飞行安全风险,目前已出现了好几次“黑飞”飞机坠落的事件,中国政府现已加大了对这方面的监督管理。
    中国要迎来真正的私人飞机时代,最终还得靠突破现有的私人飞机政策壁垒来实现。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当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时,私人飞机就会开始普及。据中国通用航空专家委员会预测,如果未来10-15年,中国能改革现有的私人飞机政策壁垒,国内经济又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私人飞机的拥有量就将有可能从2006年底的11架激增到2020年的2000架。届时,私人飞机将会成为继目前的汽车之后、中国老百姓又一个可选择的现实交通工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