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出白银市区15公里,这座直径千余米的巨型大坑,是白银公司昔日的露天铜矿采场。
本报记者 韩传号 摄 |
|
2008年11月6日,我国第一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电叶片在白银市顺利下线。本报记者 韩传号
摄 |
甘肃白银市是一座具有传奇色彩的城市。汉代即出产金银,明洪武年间更专设采炼机构,名为“白银厂”,日出斗金。1956年,新中国在这里进行露天铜矿开采大爆破,其声势让国外以为爆炸原子弹,至今仍让白银人为之自豪。白银还创造了铜产量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业绩。
随着资源日渐枯竭,白银市成为全国18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白银市如何走出资源枯竭困局,关系一座城市的兴衰和城市遮蔽之下职工、群众的生计。
资源枯竭引发连环效应
记者从白银公司了解到,目前该公司下属矿山现有铜矿资源服务年限仅为5至8年,作为后续资源的铅锌矿山服务年限也仅有25年左右。以铜采选和冶炼为主业的白银公司,如今自有铜资源供给量只能满足冶炼需求量的10%左右,铅为25%左右,锌为40%左右。
资源枯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很快显现出来:2003年以来,白银公司与铜资源相关的多个二级单位已实施破产重组,18000多名职工安置出现困难;铅锌矿山远离公司本部,运输费用过高,生产成本加大,年产15万吨铅锌的西北铅锌冶炼厂被迫停产。白银公司历年累计亏损数十亿元,资产负债率高于百分之百。
白银市的另一个资源开采区—平川,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资源也已枯竭,公司所属红会三矿和宝积山煤矿由于资源被采空,已实施破产。
长期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白银市是甘肃省大气污染、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
白银市市委书记袁占亭说,由于全市经济增长过去依赖对资源的开采,矿业产值的负增长“吃”掉了其他产业的部分增速,导致全市经济多年来增长缓慢,城市容纳能力萎缩,各种矛盾转圈圈,无处释放。
资源枯竭本是矿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矿可竭,厂可闭,因企业而设置的城市却无路可退。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哪里来,十多万产业大军向何处去,这两大矛盾十分尖锐。
逼出的资源观转变
2002年7月,中国科学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正式奠基,这是中科院在全国的首家院地合作园区。截至目前,碳酸锂、特大功率电子加速器、电池级氧化钴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示范工程项目入驻园区。昔日的荒山、乱坟滩和垃圾场短短3年间已变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
袁占亭说,高技术产业园的建立是白银破解资源枯竭、发展迟缓双重危机的“里程碑”和“金字招牌”。这使得白银由一个过去主要依靠资源采掘等传统产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城市,开始向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转变。
以碳酸锂加工项目为例,其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资源来自西藏,产品远销国内外,摆脱了地方工业发展只依托本地资源的局限性。白银扎布耶锂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2.4亿元,已建成5000吨年加工碳酸锂能力,二期工程也正在做可研报告。
与此同时,白银市大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自2001年以来先后投入技术改造资金数十亿元实施技改项目,铜冶炼、铅冶炼、电解铝配套、稀土储氢合金粉等一批生产线得到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袁占亭介绍,近年来,白银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成本洼地、服务高地和投资福地”。一是提升城市品位。2001年以来,上百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带动了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等状况的改善,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投资硬环境大幅度提升。
二是挖掘政策潜力。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为“无费园”,14个部门27项地方行政性收费被全部免除,属于国家税费的部分由地方财政先垫付。为引进南京雨润公司,实行了一亩荒地一元钱的优惠土地政策,政府为企业提供了128亩荒山,企业为政府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和税收。
三是提供优质服务。白银奉行了“与其比政策,不如比服务”的理念。袁占亭说:“政策有底线,服务没有底线”。政府先后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企业权益保障监察室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推行了政府机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凡签约项目一律实行“一站配送式服务”。
自2001年以来,浙江卡森皮革、南京雨润、福建盼盼、四川新乐雅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经济规模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很多干部表示,这是让资源枯竭给逼出的资源观转变。资源型城市转型,转变资源观是第一位的。白银市把盯资源的眼光从地下移到了地上,从本地移向外地,最终实现了资源观的转变,才赢来转型的升级。
大有借鉴意义的“白银模式”
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在政府的主导下,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指导转型,这个资源枯竭了的西部重工业基地正在奋力突围。白银市的探索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界称之为“白银模式”。
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接续产业。2008年11月6日,我国第一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电叶片———1.5兆瓦级38米风电叶片在白银市顺利下线。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兆瓦级风电叶片顺利下线,打破了中国风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尴尬局面,标志着我国在风电设备制造自主创新之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兆瓦级风电叶片是白银市自去年3月被国家正式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后,正式走上艰难转型之路的第一个接续产业项目,像这样的高科技项目,如今仅在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就有190个。中国科学院、大唐电力等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高科技项目纷纷落户在此,总投资达到106亿元。
兰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聂华林经过深入调研认为,白银市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切入点,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同时,在地方政府主导推动下,大力改善民生问题“两手抓”,是一种既能创造经济价值,又能很好地解决社会问题的“复合型模式”。这种“复合型模式”有许多白银自身的特点,可以称作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白银模式”,在全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都具有推广借鉴价值。
记者采访中发现,转型期的白银市创造了“白银模式”,给这个西部重工业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给国内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带来了成功转型的信心。连续多年,白银市的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经济、社会呈现出勃勃生机,转型的成效开始显露。
曾经在高校长期任职并担任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袁占亭介绍说,白银市目前正在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发展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一体化、矿产业和资源再生利用、能源和新能源、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黄河文化旅游等“八大支柱产业”,最终目标是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摆脱仅仅依靠铜、铅、锌等传统矿物资源发展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