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征地3.05万亩,征用海域3.23万亩,拆迁房屋110多万平方米,动迁群众2万多人……自2000年建区以来,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为保障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和台湾石化专区等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开启了这样超常规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
如此急剧的大安置、大动迁,堪称福建之最。然而,泉港区在一个人口居住稠密的地区,却创造了8年大规模征地拆迁“零上访”的记录。记者调研发现,阳光拆迁、科学拆迁、文明拆迁、和谐拆迁的做法是该区没有因征地拆迁引发集体越级上访的根本原因。
阳光拆迁:全过程公正透明让群众放心
“征地拆迁最关键的是要依法依规、公平透明,一把尺子量到底,绝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泉港区委书记游祖勇说,泉港区在制定安置征地拆迁补偿方案时严格遵循这一原则,无论是选择建设工程队、评估执行单位,还是土地丈量、房屋评估、地面物清点和选房选地等,始终做到“一碗水端平”。
记者在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化工卫生安全隔离带拆迁现场看到,该项目涉及2个镇3个村307幢房屋,已有99.6%的住户签订了拆迁协议,拆迁进展十分顺利。该项目办公室主任刘跃民介绍说:“测量评估时,从每个拆迁村各选取不同标准的房屋作为参照物,做到标准统一;同时对测量评估数据严格审核,从2个镇3个村随机抽查评估结果进行核查比对,确保各镇村之间平衡。”
克扣、挪用征地拆迁款往往是引发矛盾的主要原因,泉港区在福建省率先设立征地拆迁补偿费核算中心。该中心主任庄春龙说,核算中心改变了以往项目建设征地拆迁补偿款逐级拨付方式,通过银行存折将征地款直接发放到群众手中,保障了征地拆迁补偿费专款专用和及时足额发放。“以前总担心征地款七扣八扣,到自己手上没多少。现在只要签名按个手印,就一分不少领到了,心里踏实多了。”拆迁户刘明星说。
“所有工作环节都做在明处,实现全过程‘阳光操作’。”游祖勇介绍说,群众关注的房屋测量评估、土地丈量、坟墓迁移和选房选地等所有事项,全部通过广播、电视、简报和墙报等方式公开,动迁村村民代表全程监督、人大代表定期监督各项工作,纪检监察部门及时查处群众投诉和举报的问题。记者在部分拆迁项目看到,相关信息都全部上墙公布,群众还可以随时通过电话查询,对发现的问题投诉、举报。
科学拆迁:讲究方法将拆迁工作做实做细
“征地拆迁工作难做,关键是要讲究策略,做实做细。”游祖勇说,泉港区在整个征地拆迁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征地拆迁前做好前期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方案。游祖勇举例说,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征地拆迁启动前,泉港区召开300多场动迁村群众座谈会,发放10000多份征求意见表,收集社情民意。同时,先后到福州、厦门等在外乡亲比较集中的地方召开恳谈会。
同时,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全面摸清拆迁户家庭情况及主要社会关系,掌握拆迁户所需的安置补偿形式、安置户型、面积和拆迁户中病灾困难户等一手资料。
“掌握准确的一手资料,是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的基础。”刘跃民深有感触地说,工作启动前,指挥部已对需拆迁的每幢房屋逐一拍摄、编号,掌握了项目征地范围内地面物的航拍资料及每个拆迁户的家庭现状,打消了部分拆迁群众抢建的念头。
拆迁过程中有周密的实施办法。如通过政策引导和奖惩措施,照顾弱势群体,激发群众主动配合支持拆迁的积极性。“拆迁时,如果按时签订协议,根据时间先后每平方米可以另外得到150元到100元的奖励,超过规定时间就没有奖励。”东山村支部书记刘俊辉说,由于政策和操作公平,补偿比较合理,不少村民很快就签协议了。
泉港区注意发挥党员干部和民企老板的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和民企老板要带头签订协议,发挥示范效应,并让他们现身说法做亲戚邻居和其他群众的工作。”游祖勇说。泉港区将涉及拆迁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编入区直工作队,派驻涉及拆迁的村民小组,实行工作“五包”:包群众思想工作、包丈量评估、包协议签订、包按期腾房搬迁、包过渡安置,并将之纳入绩效考评。
文明拆迁:以情感人做通群众思想工作
针对拆迁引发的利益冲突,泉港区坚持以人为本,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入情入理地面对和解决动迁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在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征地拆迁时,泉港区根据征地拆迁补偿方案编印了《工作手册》,又从拆迁户最关心的问题中筛选了100多条,编印成两本问答小册子发给群众。村民林聪谋说,“刚开始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心里不踏实。翻翻小册子,才明白政府安置得比我们想得好。”
征地拆迁工作之初,部分群众抵触情绪很大。“工作队有的刚进村就遭到围观群众谩骂,有的连村庄都进不去,老人家站岗放哨,进去要查身份证。”曾担任工作队长的泉港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昭暄说,为了做通村民思想工作,他和村民交朋友,帮助村民反映和解决实际困难。白天多数村民不在家,他们就在晚上到村民家里拉家常。
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设身处地为拆迁户着想,化解了群众的疑虑,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一开始真舍不得祖屋,也不知道以后出路在哪里,不愿意搬。”村民林锦祥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干部辛辛苦苦做工作,该解决的都解决了,我们就搬了。”
“绝大部分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是顾全大局的。”游祖勇说,老百姓支持不支持拆迁工作,关键看政府工作有没有做到位。
和谐拆迁:先安后拆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泉港区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换位思考提出先安置后拆迁的工作要求。通过集中建设、统一安置,作价补偿、自行安置,统一规划、异地安置等三种办法,确定了4个面积总计100多万平方米的安置区,确保动迁群众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以上,户均安置一套以上。同时还为低保户、五保户和孤寡老人专门设计了36平方米和56平方米两种小套房。
村民林秀珍家分到两套150平方米的安置房。她对记者说,“说实话,我心里很满意。原来老房子破破烂烂的,根本没想过能住进这么宽敞的楼房。”村民刘琼珍感慨地说,搬迁后生活质量提高了。原来是农房,现在是楼房;原来交通不方便,一条泥巴路只能走摩托车,现在汽车能开到楼下。记者在拆迁安置区栖霞小区看到,社区还有镇中心卫生院、老年活动中心和泉港区第三实验小学等。
同时,泉港区全面实施了“就业、安居、帮困、医保、助学”五大工程,每年投入100万元为群众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累计发放6000多万元,补助困难群众;96%的农业人口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全区人均住房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3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4年居泉州市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