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8-19 杜江玲 李鹏翔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连日来,从东北财经大学“史上最牛论文抄袭事件”到华中师范大学的“更牛论文抄袭事件”,从“标注受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被指抄袭事件”再到辽宁大学副校长被指抄袭事件,高校和学术界不断上演着论文抄袭事件曝光丑剧。
5月底网上就曝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的一篇题为《山东省FEEEP协调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省FEEEP协调度研究》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把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把江苏的统计数据换成山东的外,从摘要到目录,到文献综述,再到正文分析几乎完全一样。
此事件刚刚平息,华中师范大学又爆出一起更加惊人的论文抄袭事件,一篇署名为胡春林的硕士论文与广西大学的一篇硕士论文高度雷同,除“致谢”内容不同外,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一字不差……此事被网友们戏称为:论文抄袭“没有最牛,只有更牛”。
当网友们还在议论“最牛”和“更牛”论文时,媒体又曝出“标注受科研基金资助的论文被指抄袭”。发表在《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6期上的《中国股市价值策略实证分析》,标注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被指几乎原文抄袭了2005年第6期《世界经济文汇》杂志上刊发的《中国股市价值策略实证研究》一文。两篇论文除了标题,内容高度雷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网上又曝出辽宁大学副校长被指论文抄袭事件。《哲学研究》今年第4期刊登了署名“陆杰荣、杨伦”的文章《何谓“理论”?》,其中第一署名陆杰荣是辽宁大学副校长,第二署名杨伦是北师大在读博士。涉嫌抄袭自云南大学讲师多年前的一篇讲稿《什么是理论?》。目前,文章抄袭一事已被确认基本属实。但辽宁大学方面表示,抄袭系杨伦一人所为,陆杰荣署名仅为帮助学生的论文得以发表,非直接责任人。事件的有关细节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对于不断地升级的论文抄袭事件,网友调侃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比一个长见识”“论文抄袭登峰造极”、“也许超牛的升级版本还在后面”、“只有更牛的抄袭出现,前面的抄袭才能被掩盖过去”……
据了解,最牛和更牛论文的抄袭者均被取消学位。学校并未对指导老师出台任何处理意见。很多网友评价,这两个大学对学术造假的处罚更像上是一剂安慰剂,而对于民众和广大网友来说则是一针“麻醉剂”。
江西网网友评论指出,是大学的“论文情结”谋杀了学术研究。概括起来就是“做研究=写论文”、“论文多=水平高”、“论文发表期刊档次高=水平更高”、“论文多、档次高=杰出学者、院士”、“论文多、档次高=办学业绩”。根据以上等式,几乎所有高校,都将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而且,在高校、科研机构之外,还有更多的机构、部门,加入用论文来评价“学术能力”、办学水平的行列,包括中小学,以至幼儿园。写高水平理论文章与当好幼儿教师,有何关系呢?
针对屡禁不止的学术抄袭事件,武汉某高校研究生曾同学建议,教育部应该在全国高校开设“学术修养道德课”,将增强学生的道德耻辱感和贯彻落实学术研究的制度规章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只有在观念上、心理上觉得抄袭论文是一件耻辱的事件,行动上才不会越轨。什么时候每个人能像康德那样把“心中的道德律”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或许才可以避免论文抄袭。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表示,要抓论文的质量,关键还在于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论文不闻不问,就是“误人子弟”。在中南分校,发现学生论文抄袭,指导教师也将受到处罚。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陈副院长表示,学院要强化对教师的要求,一旦学生和自己涉及抄袭,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教师要有“对文字的恐惧感”。
目前,防论文抄袭检测软件系统已经在不少高校应用。但也有网友指出,科技手段只是辅助作用,关键还是强化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把关,对学生论文进行全程督察、过程管理,将抄袭消灭于萌芽状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