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半年大量的信贷投放,使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所降低。继招商银行近日宣布将实行配股融资150亿元至180亿元以补充资本金之外,其他一些股份制银行也多采取发行次级债或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等方式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
按照此前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资本充足的商业银行,其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上半年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渐趋严格。
“上半年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7.37万亿元,除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半壁江山外,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增量也很大,增速快于五大国有银行。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普遍有所降低。”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有鉴于此,近期市场传闻银监会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应将资本充足率上调至12%。对此,银监会有关人士表示,监管部门确实要求商业银行保持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但没有“一刀切”地要求达到一个具体的数字。
对此,一些股份制银行纷纷发债和股市融资,以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扩大业务拓展空间。据了解,发债是2008年以来商业银行补充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主要方式。深发展、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恒丰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曾先后在股东大会上通过了发债议案。其中,今年1月,恒丰银行发行10亿元次级债;3月,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分别发行50亿元混合资本债券和30亿元次级债。
不过,市场有关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渐趋严格,同时不鼓励通过银行发行次级债方式补充资本金,加上股市回暖,一些银行纷纷通过股市进行融资,补充资本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