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8-11 本报记者:陈圣莉 实习生:夏亮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8月3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广东省200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其工资增长基准线为7%,上线(警戒线)为12%,下线为零或负增长。据了解,7%这一数字创下了该省自2001年来的最低,相比该省2008年的10%至15%以及2007年的10.3%,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而下线为零或负增长也是近年来首次出现。
与此同时,山西、青海、云南、吉林、湖南、陕西、上海、天津等省市也相继发布了各自的工资指导线,除天津市的工资增长基准线与往年持平外,其他省市均出现不同幅度下调,其中青海、云南的基准线相比2008年下调了4个百分点。
与这一组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638元,同比增长12.9%。
一方面工资仍在增长,一方面各省市又不约而同地调低“企业工资指导线”。国家统计局在8月6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上半年工资增长主要应归功于机关事业单位。“上半年机关平均工资增幅为15.1%,事业单位为14.7%,而企业平均工资增长仅为11.9%,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此前表示。
专家指出,虽然“工资指导线制度”不具有强制性,但作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参照依据,犹可谓是工资增长的风向标。
“如果各省随后纷纷下调企业工资指导线,对我们的经济是利少弊多。毕竟发布工资指导线是一种政府行为,尽管对市场对企业对求职者来说是一个参考,但有可能在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进而在消费市场上砸出水花。”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陈杰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或许一些地方的困难企业,其日子真的特别难熬。工资增幅上调下调都可以,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权衡利弊。地方政府下调工资基准线,有可能引发一些企业纷纷下调工资增幅、不涨工资甚至直接降薪,这在短期内能让企业节约点成本。但除劳动密集型企业外,我国企业人工成本原本就占产品完全成本的比例比较低,调整点工资增幅对降低企业成本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打击最厉害的就是农民工这些低收入群体,如果这种势头波及范围广,老百姓工资收入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有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更进一步拉大,同时,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都没有好处,对地方经济的恢复也没有好处。现在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民族证券宏观分析师陈伟对各省下调工资增长基准线的看法相对比较乐观,“这说明政府保就业、求稳定的政策意向很明显。”陈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首先,作为一项经济数据,工资增长基准线是与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相匹配的,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下调基准线,有利于员工保住饭碗,避免企业大范围裁员;其次,虽然下调工资增长基准线的确会对国家的消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如果从长期来看,作为一种引导,允许企业在某些年度出现负增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另外,工资不一定全部都是逐年上涨,改善民生的路径除了直接增加工资,还有提高福利、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如果仅靠直接增加工资,还有很多负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