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澄迈县“三没”变“三有”破解看病难
农村医疗卫生改革透析
    2009-08-04    本报记者:孙志平 邓伽    来源:经济参考报

    没地方看病、没钱看病、没人看得好病,是农民看病难的三个“症候”。海南澄迈县通过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实施待遇留人政策,成功解决“三没”难题。

    建好“一张网”实现“三不出”

    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认为,破解农民“看病难”,就是要让农民有地方看病、有钱看病、有人看得好病。而让农民有地方看病,是前提条件。为此,必须精心建好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
    为了让农民有地方看病,从2004年开始,澄迈县全力加强三级医疗网络建设。扩建县人民医院,增强辐射能力;合并县卫生防疫站、结核防治所和健康教育所,组建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强化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职能。在乡镇,20所乡镇卫生院在乡镇撤并过程中全部保留,由政府主办,承担农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同时调整乡镇卫生院结构,把两所卫生院及县卫生学校的14个门诊,整合成6个综合门诊。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的“网底”,承担着农村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全县统一规划建设村卫生室,到2007年11月,171个行政村实现村村设有卫生室的目标。2008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3公里就医半径,在人口超过2000人或就医半径超出3公里的自然村增设45家卫生室,目前全县村卫生室达216家。
    建立健全医疗网络,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对澄迈这个财政小县来讲并不容易。对此,杨思涛说:“政府钱虽然不多,但在刀刃上一定要舍得花钱。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说到底是对农民的感情问题,农民看病太不容易了,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正是带着感情,澄迈县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连年攀升。走进中兴镇里万卫生室,映入眼帘的两排湛蓝色候诊椅、洁净的墙壁、防滑瓷砖铺就的地面让人耳目一新。负责人王澄畅介绍,建设卫生室时县财政投入了15万元。“这里不仅能打针输液,还能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一般的缝合手术也能做。”正在输液的村民许娟告诉记者,这家卫生室建成之前,村民们输液要么到相距11公里的中兴镇卫生院,要么去17公里之遥的县城。“现在方便多了,小伤小病不出村就能治疗。”她笑着说。

    借力新农合实现病有所医

    “小病忍着,大病拖着。”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前农民的就医状况,澄迈县卫生局工会主席罗育书这样概括。“如今,农民敢看病了,也有钱看病了。”
    2003年11月,澄迈县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县有32.88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8.76%。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累计有19.6万余人次农民因病得到补偿,报销医疗费4600多万元。
    为了使参合农民最大限度受益,5年来,澄迈县在保证基金不透支的前提下,两次调整报销起付线、封顶线和比例。2006年,将乡镇、县级、省级医院的住院报销起付线从250元、500元、1000元分别下调到100元、300元、600元,封顶线从1万元上调为1.2万元,报销比例从50%、50%、40%调整为60%、50%、40%。2008年,再次将乡镇、县级、省级的报销比例调整为80%、60%、40%,封顶线上调为3万元,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实行零起付。
    澄迈县新农合制度还规定,对农村五保户、孤儿、残疾人、特困户等弱势群体取消住院起付线;在统筹资金节余的情况下,对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参合农民进行二次补偿。据介绍,仅2008年,就有8545人领取二次补偿702.5万余元。此外,通过财政拨款、企业捐赠等渠道筹资设立特殊群体大病救助基金,重病的特困群众在领取二次补偿后,还可以得到该基金的帮助。
    新农合制度的普及,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看病负担。无论在县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记者在门诊室里,看到看病的农民大都拿着一个红皮的《医疗证》。在桥头镇桥头村,农民林诗佳说,2007年,他因先天性心脏病做手术,报销医疗费1.7万多元,“要是没有新农合,手术肯定不敢做。”

    待遇和机制留人让农民看得好病

    破解农民“看病难”的最后一环,是要有人能给农民看得好病。澄迈县县长霍巨燃说,目前,全县各方面的条件有限,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光说靠感情、靠事业,很难留住人才;而没有人才,卫生院、卫生室的医疗水平就难以让群众放心。因此,既要待遇留人,又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财力并不宽裕的澄迈县,先后出台对乡村医生、医疗机构业务骨干的生活补贴政策。待遇留人的同时,澄迈县在卫生系统引入“赛场选马”的用人机制。近5年来,通过对干部进行量化考核,26名中层干部因成绩突出被提拔使用,3名卫生院院长因考核不称职被免职,5名卫生院院长因考核分数较低被诫勉谈话。此外,对卫生院正、副院长等30个中层干部职位实行竞争上岗,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脱颖而出,使中层干部队伍平均年龄年轻11.6岁,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提高38%。
    好待遇和好的用人机制,引来了人才,也留住了人才。在白莲卫生院,记者了解到,这里去年一次就招来两名川北医学院的本科生。院长王潘育则是从澄迈县城一家企业医院“跳槽”过来的,先当医生,后来竞争上岗当上院长。在卫生院见到这位全县乡镇卫生院中惟一的副主任医师时,他刚做完一例阑尾切除手术。谈到现状,王潘育很是满足,“月收入3000元左右,不比在县城差。”在他的带动下,卫生院已能开展胃全切除、全宫切除、甲状腺切除、剖腹产等手术。已在这里接受卵巢囊肿切除手术的那利村村民程燕说:“在卫生院做手术,以前想都不敢想。”

  相关稿件
· 中国农村医疗市场引外商来“淘金” 200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