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日渐扩散,少数日资企业开始从中国撤资。据悉,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组织还举办了“在华投资企业顺利撤资工作研讨会”,为欲撤资的企业提供法律、信息等方面援助,有的日资企业做好了撤资并迎接违约诉讼的准备。
一些学者认为,尽管日资企业未出现大规模的撤离,但仍需要关注企业撤离引发的产业链上的连锁反应。同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为增加就业保持增长,政府部门宜积极开展预警、防范、引导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外企撤资带来的损失。
日企撤资集中于特定行业和区域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在华日资企业撤资的个案中,72%集中于制造业;在华日资企业撤资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一地区恰恰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最快的区域,也是土地、电力等生产要素最为紧张的地区。而在中国的东北,如辽宁省的日资企业主要集中于沈阳、大连两地,两个城市的劳动力成本也大幅高于省内其他城市,同长、珠三角地区的情况有类似之处,因此值得关注。从撤资企业类型看,日资企业多为小型、“便携式”企业,以IT、电子类等产业为主,这类产业竞争激烈、技术更新速度快、产业流动性强、退出成本低,因而撤资风险也较高。
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吕炜教授说,根据日企撤资的特点和趋势可以发现,撤资主要源自两方面因素。首先,金融危机成为目前日资企业撤资的首要诱因。金融危机使日本经济陷入严重萎缩。自多年的经济低迷之后,2008年四季度日本GDP出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成为发达国家中经济衰退最快的国家,且IMF预计,日本今年经济仍将继续萎缩6.2%。日本经济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了日资海外公司的经营和生存。
其次,日资企业撤资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国际产业转移对劳动力成本的敏感性。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全球范围内虽然仍可归为较低行列,但在亚洲范围内已经不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低于中国。这些国家在吸引外资领域已经对中国展开强有力竞争,并获得部分从中国撤资企业的投资。“从这两方面看,个别日企撤离也是优胜劣汰、市场经济自然选择的结果。”东北财经大学博士郭晓丹说。
金融危机日渐深入外资会有暂时性回流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美甘哲秀教授日前表示,日本经济遭遇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短时期内影响对华海外投资,会出现暂时性资金回流。在国际金融危机日渐蔓延深入的大背景下,由于韩资企业曾经出现大面积撤资现象,个别日企的撤离让人们产生了新的担忧。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肖兴志认为,尽管日资企业未出现大规模的撤离,但仍需要关注企业撤离引发的连锁反应。首先,撤资会通过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传导,影响与撤资公司相联系的地方企业,为日资企业配套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前期投资可能全部沉淀。在乘数效应下,这种影响将进一步放大。其次,占有重要地位的日资企业撤资还将具有“示范效应”,影响日本及其他国家投资者在当地投资的信心,激发更为严重的外资回撤。
以辽宁省为例,截至2008年,全省有日资企业3307家,占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2.4%,日资企业投资总额为147547万美元,占外商投资总额的13.7%。在辽宁,日本是仅次于香港、韩国的第三大投资主体。几十年来,日资对于辽宁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吸纳就业、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日资企业的变化因而也备受关注。
事前做好“防稳引调”实现未雨绸缪
为回应以韩资企业为代表的部分外企“消失”现象,去年底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如果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中方将跨国追究并诉讼,坚决维护中方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一些学者认为,对于非正常撤资现象,事后追究责任维护中方利益不可或缺;但对于正常撤资事前建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避免两败俱伤也十分必要。吕炜、肖兴志等人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压力的背景下,辽宁、山东等日资较为集中省份宜加强对外资企业撤资的研究和预判,实现未雨绸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