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恋口感忽略健康 食品安全呼唤理性消费
    2009-06-10    本报记者:关桂峰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营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百姓在食品消费观念上走过了这样的历程。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现状,专家指出,一些消费者存在着消费误区,过于重视食品的等,忽视了食品质量安全。

    消费误区也关乎食品安全

    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该法推行“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形成以一个监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履行相关职责并相互配合的监管模式,明确将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记者采访了几位食品专家,他们均表示,食品安全如今有了《食品安全法》的“保驾护航”,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一定会在法制和科学的轨道上扎实前进。但是食品安全绝不仅仅是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事,百姓的消费误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品安全。
    一部分消费者在挑选食物时,青睐那些外表匀称、颜色鲜艳的食品。如面粉越白越好,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有的过分追求食品的外观和口感,比如,误认为木耳越黑越好,腐竹越亮越好,黄鳝越粗越好,西瓜越甜越好,这就促使种植者、养殖者变着法地不当使用农药、饲料添加剂、生长激素等。
    云南省烹饪协会秘书长周永碧说,每种食品都有其特定加工工艺所决定的色泽,过分鲜艳的颜色往往意味着非法使用了化学物质。如银耳和白瓜子颜色过白,往往是用硫磺熏过的。没有经过硫磺熏蒸的银耳,颜色是很自然的淡黄色,气味应该是自然芳香。
    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也影响着食品安全,比如,百姓认识到吃过多的肥肉不利于身体健康,市场上的肥肉就不受欢迎。因此,养殖者想把猪肉变瘦,在喂猪时大量使用瘦肉精。

    过分追求口感却忽略了健康

    一到傍晚,夜宵排档、街头小食品摊上,浓香四溢的烤香肠、麻辣烫等常常吸引众多食客,人们围坐在路边大快朵颐。但是,这些食品的卫生状况堪忧,人们过分追求口感的同时却忽略了健康。
    云南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杨振娥说,所谓的香肠往往只含很少的动物原料或并不含肉,而是用色素、发色剂、淀粉、麦芽酚及其他辅配料制成。
    “食用油及肉类都被人们过度消费了。”杨振娥说,现代人受生活节奏、饮食偏好等因素影响,常常选择快餐食品。而快餐在营养成分上具有高油脂、高盐分、高糖分的特点,特别是饮品全都是高糖类制品,在制作中使用大量调味剂和人工添加剂,食物纤维含量低,常常令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糖。
    现在很多人喜欢去餐厅吃饭,可是饭馆在加工环节上可能存在清洗不干净、用劣质油烹饪或用油过多等问题。长期“下馆子”,过多摄入高油脂、高脂肪的食物,往往会造成肥胖和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的发生。此外,人们的食谱上荤多素少,烟酒消费多,节假日暴饮暴食等都是食品消费误区。

    倡导改变不良消费习惯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百姓食品消费习惯也有了一些转变:由吃精细食物转变到多吃五谷杂粮,由嗜好荤食到多吃水果、蔬菜,还逐渐认识到食用坚果、干果的重要性。
    食品专家建议消费者,应本着对自身的健康负责的态度,改变不良消费习惯。《食品安全法》也指出“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周永碧说,这说明仅靠企业自律和政府监督不能完全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贯彻食品安全法的重要内容。
    如食品的选择要均衡,进食时考虑肉类、淀粉类、蔬菜水果类及乳类制品搭配均衡;太油腻、太甜的食物要适可而止,不宜大量进食;不要选用口味过重的食物;依照身体状况多补充水果。
    杨振娥建议,百姓在选购食物时,要尽量选择污染较少的食物,包括生长周期较长的食物,较原始、未加工的食物。购买食品时,一定要获取更多的商品信息,最好到正规的大型商业企业购买知名厂家的知名品牌商品,切忌为图方便、图省钱,误买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购买食品时,防外表过于“艳”,防不正常“白”色,防“反”季节食品,防“小”作坊式企业,防“低”价格猫儿腻。

  相关稿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文) 2009-06-05
·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回放 2009-06-05
· 《食品安全法》诸多亮点引人关注 2009-06-05
· 《食品安全法》为消费者维权护航 2009-06-05
· 从食品安全谈“链式防控” 200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