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近日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相关专家学者指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在海西区域内尝试“两岸经贸合作机制”的相关议题,带动科技、文化、教育和人员的交流,将为两岸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的“一体化”做“政策准备”。 “可以预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试验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说,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深层意义在于创建对台经济合作新平台,有步骤地让一些带有探索性的交流合作议题在一定范围内试行,发挥出“政策试验”的功能,逐步完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永红认为,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下,海西区有望从三个方面着手对台特殊政策的“试验”: 第一,
两岸经贸自由化与一体化的“政策试验”。在一个条件合适的区位建立一个遵循WTO原则的、境内关外的综合型自由经贸区。这个经贸区集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研发制造、商品加工、仓储展会、物流分拨、过境转运、国际旅游(含两岸旅游)等多项功能于一身。 第二,
推动两岸产业合作集聚功能的“政策试验”。内容包括:打造产业对接合作聚集基地,构建闽台产业对接合作聚集基地,积极承接台湾现代产业转移;以行业对行业、园区对园区、县市对县市等多种方式,促进闽台产业对接合作;促进闽台现代服务业对接合作,积极引进台湾科技研发、航运物流、现代金融、旅游会展、商务营运、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密切农业交流合作以及旅游对接合作。 第三,
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合作服务功能的“政策试验”。在福建全省范围内建立人民币新台币清算机制,推动在福建设立“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促进福建成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海峡东西两岸区域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有利于推动两岸经济整合,建立‘两岸命运共同体’,从而为两岸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李非认为。
[机构]兴业证券:海西经济区概念上升到国家战略
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认为,建设海西岸区的最大新意在于:将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明确上升到国家战略。 张忆东表示,中央层级的文件中原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的字样,现在明确使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法。
[机构]国信证券:部分相关行业与上市公司或将受益
国信证券分析师汤小生认为,建设海西区的核心在于为两岸产业交流合作构筑前沿平台。 汤小生说,2006年,在《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的框架下,福建省出台了“闽台产业对接规划”,加快推动闽台产业对接步伐,以台资企业为龙头的石化、机械、电子三大产业集聚不断显现,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已经成为了福建省的主导产业。
[专家]祝宝良:海西区建设时机已经成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指出:关于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问题,早在2004年就已经提出来了,直到现在相关的具体政策才得以落实,说明时机已经成熟。
[专家]蔡志洲:新政的推出是落实把钱花下去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说,国家前期在海西区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很多,这次新政策的推出,就是落实把钱花下去。以前我国“三通”做得不好,现在国家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在政策上鼓励台商投资,促进福建、台湾的经济发展。
[台湾学者]台湾应在海西区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台湾理应扮演重要的角色。”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于宗先如此认为。 台湾政治大学经济系教授林祖嘉认为,依据海西区的规划,可以看出福建省希望成为中西部地区货物进出据点,再以此吸引外资,成为与台湾相呼应的“环海峡经济圈”,并与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三足鼎立。
[相关评论]期待“海西”新奇迹
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尚未见底、海峡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背景下,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及其特色发展方向,这一举措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