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缺 杭州多 信息不对称加剧农民工就业难
    2009-04-07    本报记者:傅丕毅 裘立华 周之江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浙江部分区域出现阶段性的“就业高地”现象,许多企业用工紧张,但同时又有一些地方因为就业岗位萎缩,许多农民工无法就业。这种农民工就业局部失衡的现象凸显了就业信息发布机制存在的问题。记者在农民工输出大省贵州采访时也发现,因为就业信息不对称,许多农民工存在盲目流动的现象。

  就业信息不对称增强农民工流动盲目性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劳动力市场是一个被政府忽略的环节,很多基础性工作都没有做,其中包括要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收集、发布机制。
  记者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见到来杭州打工的湖北房县人卢力汉时,他已经连续三天在劳动力市场找工作。卢力汉指着张贴在市场里的招工信息说:“有些信息很不真实,明明说那个企业要人,我们坐着公交车,跑老远到企业一看,老板说人已经招满了,白白浪费了时间和车钱。”
  杭州市江干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英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当前政府在就业信息收集、发布方面还要做很多工作,“比如有些政府发布在电子屏幕上的就业信息太旧了,需要人手的企业早就招到了人,但这条招工信息一直没有删除。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肯定存在,关键是政府要通过完善就业信息收集、发布机制,让不对称的信息对称起来。”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在农民工劳动力就业信息收集、发布上,我们基本上还是被动的,比如杭州市农民工劳动力需求总量是多少,哪些行业最缺人,现在没人说得清,我们的统计只是局限在政府建立的市、县劳动力市场,但是现在真正在劳动力市场内求职的农民工占的比例非常低,我们进行过一次统计,41.6%的农民工求职信息来源于老乡、亲戚的介绍,只有17.23%的农民工通过市县的劳动力市场了解信息,所以劳动力的盲目流动这个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就业信息的不对称增强了农民工流动盲目性。记者在农民工输出大省贵州采访时深刻感受到有出去打工愿望的农民工因为缺乏就业信息,采取碰运气式的盲目流动。
  贵州省遵义市的胡华贵、宋明丽、谢志福去年均在福建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打工,春节前后返回家乡。胡华贵说,经济形势不好,新民镇一周之内至少倒闭了100多家工厂,建筑工地开工越来越少,今年再出门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尽管没有把握,还是要去一趟碰碰运气”。谢志福也打算再到厦门找工作,“没有目标,最多呆一两个月,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做,硬撑也撑不下去,就只能回家。不敢想像下一步的生活会怎么样。”
  贵阳市息烽县副县长李华斌说,全县农业人口22万,约7.1万人在外打工。目前,一些返乡农民工已陆续外出。但由于打工机会减少,他们中间不乏一些盲目外出的,这部分农民工如果找不到工作,迟早会回到输出地。

  完善就业信息收集、发布机制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

  农民工输入地政府要依托互联网等先进科技手段,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全省联网的农民工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陈诗达说:“有关部门将整理后的相关信息,在市场服务大厅、城市大屏幕、专门网址、大众媒体及农民工聚居地及时公布,信息公布要科学、易懂,要按地区、行业分类,岗位需求和薪酬水平均应公开,这将大大减少农民工无序流动,提升农民工求职效率和企业招聘效率。”
  杭州市江干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英平说:“农民工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要做到广、快、准。广就是指信息收集点和发布点要多,目前政府已有的信息收集、发布点凤毛麟角;快就是指信息更新得要快,过时的信息要及时删除,第一手的信息要及时上传;准就是指信息要准确,针对今年特殊的形势,政府要根据行业季节性开工情况,不定期的召开中小型招聘会,不能像往年一样年初开一场,年中开一场。”
  劳动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农民工就业信息收集发布队伍,并且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陈英平说:“劳动部门依托镇、社区的劳动保障所,在每个镇、社区增加一名就业信息采集员,专门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有条件的镇和社区要建设即时滚动的电子信息屏幕,使之成为永不闭幕的招聘会,农民工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招工信息,彻底解决农民工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的问题。”

  相关稿件
· 形势依然严峻 农民工就业呈现出三大新趋向 2009-04-01
· 宁波促进农民工就业政策遇冷背后 2009-03-23
· 缺乏务实观念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亟待矫正 2009-03-20
· 专家建言:六招解决农民工就业难 2009-03-18
· 不妨用储备法助农民工就业 2009-02-12